分享到:
浙源乡工作发展规划2025
【字体: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浙源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三个样板”、实施“六大工程”总体思路,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紧抓实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最美侨乡 原乡浙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抓特色、增效益,推进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围绕“墨”字做文章。依托虹关村“四融一共”景村融合项目,加快虹关徽墨展示馆建设,传承发扬徽墨制作非遗文化,举办徽墨研学系列活动、拥抱新型电商平台,着力将传统产业拓展至线上,打开徽墨知名度,让徽墨的香气飘向更远的地方。二是围绕“侨”字做文章。加快竣工浙源乡旅游综合开发及配套基础提升项目、景区综合治理等工程,完善基础设施。依托金庸祖居、詹天佑故里两大“名人”资源,发挥海内外乡亲众多的优势,积极对接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引导侨商回归、侨资回流,鼓励华侨投资民宿、休闲、康养等产业,突破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做好“侨助共富”文章。三是围绕“产”字做文章。整合乡域内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盘活老仓库、老队屋、铁皮石斛种植大棚等6处闲置资产资源,持续推动盘活闲置资产与乡村振兴结合,让集体经济发展变得更有“钱途”,让老百姓的幸福日子变得更有“钱景”。
二、抓生态、强治理,推进乡村振兴释放活力动力
一是擦亮生态底色。首创“双拾”公益行动,实行乡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常态化推进“红黑榜”问题整改销号,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扩面全流域河道整治,利用特有的石堨资源,打造石堨精品研学路线,将丰富的水利历史遗存转化为旅游产品。二是夯实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党格+网格+警格”乡村治理模式,依托警民心连心帮扶站,结合“E呼即办”“无人机+”平台,采取“传统巡逻+科技赋能”相结合的方式,筑牢森林防火墙,实现重点工作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平安浙源建设全覆盖。三是做优古建保护。探索实践“党建+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将党员岗位设在“每一栋古建筑”上,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地方专债,实施好古村落连片保护项目,打造凤山、虹关、岭脚古村旅游示范带,将传统村落的美丽风景变为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三、办实事、暖民心,推进社会民生得到持续提升。
一是更加突出兜牢民生底线。对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补齐短板。不断强化精准救助,加快推进动态监测和主动发现机制建设,确保各类救助资金足额、及时发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让基本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更实。二是更加突出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乡卫生院搬迁工程,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浙源敬老院公建民营和邻里中心建设,争创“全国卫生乡镇”。提质扩面力促完成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站七所改造提升工程。三是更加突出勤廉浙源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突出村“两委”班子建设,坚持年轻化、专业化,持续增强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依托詹天佑祖居纪念馆等打造廉政文化阵地,精心策划开展好“廉戏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筑牢廉洁从政之风,增强为民服务宗旨,力求把精力用在办实事、重实绩、求实效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