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云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字体:   

中云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中云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推进“大抓基层年”活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书写“三个样板”新篇章,努力为打造“山水田园之乡 人文康养胜地”新中云迈出坚实步伐。现将我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顺势而为,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1.做实经济保增长。我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谋求新作为,科学精准施策,重点经济指标逐月攀升、好于预期,发展的韧劲后劲充分显现。截至目前,全镇财政收入3843.1万元,预计年底将100%完成绩效评估指导数;实体税收完成1637万元;新增登记注册企业10余家,新增“四上”企业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实现了连续2年增长。

2.做强项目促发展。2023年,我镇完成了总投资近1600万元的美丽乡镇项目建设,集镇面貌焕发新颜,镇域经济发展环境显著提升。中云小学整体搬迁工程主体项目基本完工,校外道路等附属项目正有序推进。完成了乐平至婺源终端(中云)天然气管道项目。县粮食物流基地二期工程已建设施工,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工,为全县粮食存储、平衡供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做优环境助引资。深入贯彻“婺商回归”工程,依托“一园两区”平台,我镇精准招商引资、靶向发力。成功签约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53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的江西见大箱包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箱包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的婺源县旭利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卫生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的婺源县农芯茶业有限公司年产500吨茶叶生产及总投资5000万元的婺源县卓越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茶饲料加工项目均已实现投产。总投资3亿元的江西领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婺源县中草药材种植及旅游康养项目正式签约,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二)乘势而上,提质乡村振兴“真实效”

1.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一是紧紧围绕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主要路径,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机制,1-11月村级总收入达到了215余万元,中云、龙山、霞港、晓林集体经济体收入均突破了20万元。二是“一村一品”布局初见成效,桃溪水酒、横槎蜂蜜、晓林大棚辣椒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进一步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投资151.4万元,新建了霞港竹制品加工和茶园改造、桃溪粽叶种植、长尧艾草种植和茶饲料加工等5个产业项目。

2.提高传统农业根基。2023年度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273亩,复耕复种178亩,播种水稻近3.2万亩,油菜冬种面积1.25万亩,顺利完成年度粮食生产任务。核实撂荒耕地问题图斑287个、面积1680余亩。全镇2269亩茶园成功纳入出口茶叶“大基地”,高质量有机茶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年治理松材线虫1000余亩,除治疫木2100余株;种植油茶、落实种植地块1800亩,成功创建了横槎村省级森林乡村建设点。

3.提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兴修水利防旱涝,完成了总投资39万元的水利冬修项目12个;总投资192.6万元的水库移民项目11个;推进了总投资近2500万元水利专债项目和900余万元的中云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二是兴修交通利出行,完成了总投资近620万元的晓林文公山旅游公路、横槎和霞港村道的“白改黑”3个项目按期完工,投资300余万元重建的G351台小线碧山大桥,预计春节前夕完工,交通进一步得到优化。三是村庄整治美环境,打造了中云村、横槎村和晓林居茶场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同时,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38万元,提升了横槎小路、霞港新屋、晓林王俞、桃溪孔村整村环境和基础建设。四是规划管控守红线,扎实开展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两违”防控力度,全年办理设施农用地12宗、审批宅基地82宗,拆除、整改违建7处,面积3200平方米。

(三)聚势而强,办好民生福祉“关键事”

1.坚持集镇建设不放松。一是问需于民,加大投资建设。投资125.9万元,完成中云村环村机耕道建设;改造镇区农贸市场,进一步活跃镇域农副产品经济,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和违规店外经营的现象;投资近277万元,完成了集镇道路路灯安装。投资139.4万元开展街道整治巷道提升和中心街道立面提升。二是问盼于民,加快基础完善。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生活,总投资近874万元,在镇区新建了汪家林和四门亭2个综合活动中心项目,进一步满足了娱乐休闲、党建学习、风俗了解、节庆办事等群众所盼。

2.坚持环境整治不懈怠。一是强化村级治理,出台《中云镇2023年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落实日保洁、周检查、月考核、年考评机制,全镇共清理村庄积存垃圾1244处、河道沟渠800余处、牛皮癣1104处,整治乱堆乱放1780处。二是优化镇区管理,将247户商户细化分为6组,每周开展2至3次街道整治行动,共划分停车位312个,拆除占道水池40余个。三是美化村居环境,积极开展“花化乡村、果化庭院"种植计划,种植马家柚、腊梅、桃树等树种1000余棵。四是固化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回头看”,制定《中云镇2023年问题厕所整改工作方案》,整村推进中云村“厕所革命”,完成问题厕所整改75个,实行农民新建房屋户厕达标联审联批机制。

3.坚持民生保障不动摇。一是强化人员动态管理,抓好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特困人员等新增、停发、核减工作,全年新增90人,停发55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26.7万元。二是打造了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示范点龙山村,以点带面的推进全镇婚丧领域新风尚。三是全面提升参保率,2023年完成全镇参保任务数14841人次,其中脱贫人口100%参保,边缘易致户100%参保,患大重慢病对象应保尽保。四是完善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保障了全镇1800位农村低保、五保人员,全年发放脱贫户、监测户农保养老金358人次73.6万元,脱贫户、监测户残疾人两项补贴203人次33.9万元。

4.坚持基层治理不止步。“大抓基层年”活动为载体,做细做实58项工作清单。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走前列,抓好“书记领航”项目,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和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我镇桃溪村水酒产业发展案例,被选入《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编(2023)》。二是着力社会治理精细化,中云镇共划分网格23个,成立网格服务管理站9个,探索“党建+网格+N”模式新路径,通过辖区网格平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聚焦风险隐患大化解,针对重点人员建立了“1+1+3”工作专班,年度共计调处纠纷121起,信访件41件,调解率和信访满意度均达100%。四是推行为民服务进万家,进一步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惠民政策落细落实落地,全镇党员干部扎实地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入户达13000人/次。

(四)应势而进,彰显党建引领“主旋律”

1.强党建主业。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力推动党委理论学习。二是党建阵地再前移,在村企商会、抗洪抢险、民兵支援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三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突出“目标式”“定责式”“连线式”管理,建立党员干部包组联户制度,将岗位履职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及积分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建起流动党员日常学习“指尖课堂”,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2.严干部作风。始终把正风肃纪落到实处,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和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聚焦“重点人”和“重点事”,紧盯“少数”和“关键”。推动“监督一点通”网上微平台日常使用,小微权力监督实现“零距离”,全年公开镇村政务信息900余条,为建设清廉、阳光中云提供坚实的干部保障。

3.抓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统筹推进镇村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理论学习主线,推动党组、支部、个人联学联动。立足两新组织、农村、机关等单位实际,引导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岗位职责认真学。同时发挥我镇党校的作用,对“三新”党员、流动党员、农村党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以更实的举措促进经济发展一是项目共建“有生力”。积极申报文旅、交通、水利、乡村振兴等项目,扎实服务传统古村落、中云中心小学整体搬迁等项目,主动对接各口专债项目,促进村庄提升、产业发展。形成引建接续、压茬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招商引资“有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双一号工程”要求,着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最优惠的条件、最舒心的环境、最贴心的服务。三是集体经济“有活力”。做优桃溪米酒、横槎蜂蜜等特色农业,做大霞港竹制品、长尧茶饲料等特色加工业,实行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地打造产品品牌、促进经济发展,着力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四是乡村文旅“有魅力”。依托“景村”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把朱子故里、文公山、桃溪古村落等文化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以更严的标准抓好作风建设。一是聚焦思想建设,抓实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营造学思悟践浓厚氛围。系统推进线上线下学习。二是聚焦担当作为,强化队伍建设,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构建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干事创业格局。三是聚焦党风廉政打造清廉队伍,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生清廉。

(三)以更大的决心兜底民生保障一是围绕乡村振兴“一个中心点,两条底线,五大要点”,严格责任落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深入落实民政、残联、教育等社会救助工作,统筹推进计生、卫生、文化、群团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推进水利、文旅交通、农业等惠及民生项目建设,用“实干”彰显为民初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