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婺源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22年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县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狠抓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最美乡村跃然山水之间,绘就了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一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干部群众关心、参与、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显著提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文明理论跨上新高度。二是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82.64%PM2.5平均浓度14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七、全市第一;优良天数率为99.4%,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综合指数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三是绿色发展动能持续优化。预计三产结构优化调整为7.623.968.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为41.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3%四是生态文明改革亮点纷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综合补偿的创新做法在第五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上作典型发言。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婺源模式”入列全国典型案例推广清单。生态入股的“篁岭模式”成为“两山”转化实践的生动范例、乡村振兴的“严田·望山生活”模式品牌进一步打响。《稀世之鸟·蓝冠噪鹛》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婺源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基地”工作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肯定,荣获“江西省生态文明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一年来,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固四梁八柱,完善生态文明新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一是充分发挥机制指挥棒作用。研究出台《婺源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婺源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启动编制《婺源县关于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婺源县饶河(乐安河段)幸福河湖建设实施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启用。二是充分发挥机制风向标作用。成立婺源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婺源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婺源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工作组,组织召开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班推进会,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充分发挥机制助推器作用。深化“河(林)长+警长”“河(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持续开展“江河湖库清漂行动”“清河行动”“河道采砂整治行动”。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6人,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份。设立环资审判合议庭,创新“补植复绿”刑罚新方式,形成新时代生态保护司法供给新模式。

(二)筑牢生态屏障,提升生态质量新优势。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重点,开展新八大标志性战役、实施30个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有获得感。一是开展“净空”行动。深入开展“四尘三烟三气”整治行动,持续开展VOCs综合整治,定期开展野外禁烧秸秆专项巡查,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开展“净水”行动。持续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升、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建设污水管网22.35公里,高质量完成7个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极大改善城区供水设施,确保供水安全。三是开展“净土”行动。高质量发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资金效益,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改造面积4286亩,完成率达119.28%。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扎实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良好,累计发电2460万度。垃圾填埋场生态封场再利用项目(婺源县静脉产业区公园)全新亮相,再添市民打卡新地标,成功入选全省城市体检转化城市更新项目优秀案例。四是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完成人工造林0.62万亩(含油茶林新造),完成退化林修复1.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完成“四化”建设新造林0.02万亩,补植补造林0.12万亩,完成省级低产低效林补植改造0.13万亩;完成场外造林2184亩,抚育林5000亩等。新增江西省森林乡村5家。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管理制度,累计计提矿山生态修复基金2348万元,累计修复矿山面积85公顷。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2家,市级绿色矿山名录2家。

(三)厚植发展底色,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绿色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是农业绿色发展提起加速度。持续推进“一叶两花”主导特色产业。正稀茗茶建成全国首家数字化茶厂,婺芝源灵芝生态康养园、万亩香榧种植基地等成为现代农业新亮点。新增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婺绿1号”,“婺源绿茶”获评2022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婺源绿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产业年综合产值48.57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荣获首届“宝船奖”中国茶叶高质量出海奖金奖。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数量33家,新增和递补省级龙头企业3家。二是工业绿色升级按下快进键。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科技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主题板块,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和重点项目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投资30亿元的万景众创城智能制造产业园主体完工,“5020”项目绿色纤维数字产业园签约落地,增强产业聚集发展后劲,生态工业实现数字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江西半球家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入选江西省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和省级绿色工厂典型案例。培育规模以上中医药行业企业,深化与中国中药协会的战略合作,建设中草药种植、深加工萃取项目。三是服务业绿色转型拉动强引擎。围绕品质化、品牌化,打造大鄣山避暑小镇等为代表的“1+6+X”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生态人文、赣风徽韵、旅居乐游、梦里老家”的独特旅游品牌辨识度,扩大“中国最美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婺女洲度假区正式开业,填补了婺源城区度假旅游的空白。江湾梨子巷、篁岭乡村奇妙夜、云上江岭露营、严田小火车等成为旅游新热点。获评首批“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梦里老家景区、篁岭古村景区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培育中医康养旅游项目,使中医药康养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增长点。

(四)拓宽转化通道,打响绿色生态新品牌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大胆创新实践生态体制改革。一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创建婺源县两山转化中心,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公共服务平台,抢抓全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机遇,编制全市首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精算报告。创新推出古建筑全球认购认领模式,发布全球招募令,实现古建民居活态保护与发展。启动编制《婺源县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探索碳汇交易,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开创了生态入股的篁岭古村模式、乡村振兴的望山生活模式、旅游升级的文旅融合模式,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闯出了婺源之路。二是打造生态综合补偿婺源样板。全国首创建设自然保护小区,获评世界发明奖。建立了珍稀动物型、自然生态型、水源涵养型等自然保护小区193处,保护面积达65.4万亩。开展全省首个县级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与乐平市、德兴市分别签订共产主义水库水环境横向补偿协议和饶河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建立健全“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生态补偿机制。婺源县生态综合补偿的创新做法在第五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婺源县创新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总结及典型案例汇编》。《人民日报》整版报道《自然保护小区守护大自然》。三是推进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制定印发了《婺源县创建“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试点县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江西绿色生态认证工作,今年以来共获四张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积极培育江西绿色生态标准,启动江西绿色生态婺源皇菊团体标准起草。运用“标准+认证”模式,推动江西绿色生态产品或服务走上品牌化提聚、多渠道融合的快速发展之路。

(五)推进“双碳”“双控”,彰显深化改革新成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推进“1+N”政策体系形成。成立婺源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婺源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工作组。印发《婺源县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各部门制定出台分行业分领域碳达峰方案,扎实做好我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二是全面开展“两高”项目排查。印发《〈婺源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二十七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拟建、在建、存量和违规“两高”项目四张清单。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加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改扩建项目审查。三是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启动编制《婺源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绿色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绿色美丽新生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创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获得多的共同富裕成果。一是弘扬绿色文化。开展第三个江西省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和“绿色低碳,节能先行”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积极推广绿宝碳汇。主办四省五地农民画联展、观鸟自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高标准实施婺源县“严田·望山生活”现场教学实践创新基地项目,推动生态文明观落地生根二是倡导绿色共建。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争创绿色家庭”评选活动,推送了10户“绿色家庭”“清洁家庭”。组织“我爱我家绿色生活”主题家庭宣讲,通过讲好家庭绿色环保故事,提升绿色素养,养成绿色行为,让生态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提炼示范成效。加大对典型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出版了《绿色发展样本——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婺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研究》两本书籍,启动编撰《醉美自然保护地》(拟定)书籍。《“晒秋人家”的“蝶变之路”》入选中央党校《蝶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精选》。

一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了视察水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等专题调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县政协开展了加快推进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着力提高我县森林质量协商活动,积极建言献计,助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各位代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依然存在。产业层次偏低,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展与保护矛盾依然存在。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着力培育龙头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生态齐发展。是生态资源资产化机制还不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进展不快。生态补偿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三是制度改革和保障力度还不完善。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制度、政策还需进一步统筹衔接,特别是绿色金融机制创新起步较晚,支撑相对薄弱。

对问题和挑战,我们将聚焦短板、精准施策,积极推动解决。

二、2023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

今年工作目标是: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更加健全,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2.64%,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加健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单位GDP能耗力争完成市下达目标,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升转型动能,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全面贯彻落实婺源县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启动编制《婺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出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方案,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稳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清单管理,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

(二)聚焦筑牢生态屏障,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以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为镜,自查整改,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快补齐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巩固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效,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三)聚焦探索绿色路径,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深化婺源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建设。完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两山转化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加快构建全国性生态产品综合交易平台。进一步推广古建筑全球招募、森林赎买等新模式,创新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加强绿色农业品牌创建,完成江西绿色生态“婺源皇菊”团体标准制定,力争完成江西绿色生态认证5家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个以上。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抓好工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应用国家级、省级绿色技术,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大力推动“旅游+”“+旅游”深化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培育彰显婺源特色的复合型旅游新业态。

(四)聚焦打造示范样板,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对标中央、省、市改革部署,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年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以绿生金,深入推进思口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程,让山水颜值变成产业价值。在农村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美丽集镇、水美乡村项目建设。从严落实河湖林长制,建设幸福河湖,打造山青林茂,呵护绿水青山好生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多元补偿方式。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持续提炼有益做法,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婺源经验。

(五)聚焦绿色生活创建,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强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节水行动,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公共机构会议、培训及大型活动碳中和,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折不扣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聚力“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锐意开拓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绿色答卷以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婺源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