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2021年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21年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婺源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奋进之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婺源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污染防治攻坚、巩固生态优势、壮大绿色动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2.64%县中心城区PM2.5浓度均值1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五、全市第一,优良天数比例99.4%,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100%,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省第三。全县三产结构调整为7.724.467.9全年工业用水总量为600万立方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同比下降2.8%。一年来,重点抓好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婺源坚持宏观思维、法治思想抓生态文明建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启动编制《婺源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以保护为引导,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召开全县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印发《2021年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2021年婺源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计划》《婺源县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若干规定》等,部署推动2021年全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三是明确行动指南。出台实施《婺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婺源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婺源县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五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婺源县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2021-2023年)》《婺源县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工作方案》《婺源县关于建立“河(林)长+警长”协同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等,念好生态文明“紧箍咒”,筑牢生态文明“绿堡垒”。

(二)抓好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统筹推进全流域治理、全要素保护、全领域监管,以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突破口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着力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抓好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开展尾矿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上塘坑金矿、新田金矿尾矿库开展重点时段常态化巡查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废水池“三合一”问题整改到位。完成镇头镇、太白镇4200余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42件信访件,已解决39件,其余3件正在办理中。二是抓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城区在用饮用水源地整治(王村大桥整治)及一级保护区隔离网项目和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已完工。启动实施婺源县垃圾污水处理PPP项目、婺源县乐安江源头区域(共产主义水库)水污染防治项目,稳步提升乡村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序开展工业污水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要求整改并完成销号任务。三是抓好美丽集镇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完成太白镇、许村镇、镇头镇、溪头乡、大鄣山乡、珍珠山乡等6个市级美丽集镇规划建设任务。全县转运处理生活垃圾9.7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截至12月底,婺源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接收处理生活垃圾5.67万吨,累计发电1713.2万度,促进了“变废为宝”。

(三)抓好转型发展,生态价值打造有模有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婺源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动摇,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持续擦亮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是涵养生态农业聚宝盆。持续推进“一叶两花”主导特色产业,协同推进畜禽、水产、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婺源绿茶《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婺源绿茶”品牌价值达25.62亿元;全县发展茶园面积20.4万亩,年产值3.08亿元;“千年茶乡婺源·红色传承之旅”入选“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全年完成人工造林0.25万亩(含油茶新造900亩),省级低产低效林补植改造0.193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补植补造0.1万亩,油茶林低改1500亩等,构建“绿色银行”。二是激发生态工业绿动能。坚持生态工业发展方向不偏、目标不移,着力构建多元支撑、链条完整、协作紧密、绿色低碳的文旅商品首位产业和鞋服家纺、机械制造主导产业体系。全年集中开竣工项目25个,总投资33.46亿元。5020”项目万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台数控机床及智能机械项目签约落地。全县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三是打造生态旅游加速度。高标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江湾、篁岭、江岭等景区景点品质提升工程,促进全域景区大提标大提档。江湾镇松风翠获评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清华朴园、许村洙坑、思口西冲获评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梦里老家获评江西省旅游度假区和江西省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乡村8个,“绿明珠”更抢眼。

(四)抓好示范引领,生态品牌创建有声有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婺源以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和勇气信心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婺源品牌”。一是开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成立婺源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工作组,建立定期调度、不定期督办工作机制。稳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开展思口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程。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婺源样板”,形成引领中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篁岭模式”。二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新举措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期”“窗口期”,科学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实施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碳达峰行动,努力完成低碳减碳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打造生态品牌创建工作新名片。婺源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持续争创各类生态品牌,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试点县等一系列生态荣誉;全域旅游“婺源模式”纳入市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改革成果及生态保护补偿典型案例,“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基地”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表扬。在《江西生态文明》杂志刊载《晒秋人家的蝶变之路》《生态文明绘就婺源美丽新画卷》,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时报》重磅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篁岭模式”》;出版《生态文明 美丽婺源》《绿色发展样本——婺源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万紫千红总是春——婺源生态文明建设文艺作品集》《青山不墨千秋画——婺源生态文明建设摄影书画作品集》,编辑《婺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研究》,“生态读本供应更加充分。

(五)抓好宣传教育,生态文明意识入脑入心。“众人划桨开大船。”婺源坚持生态文明“全员参与、全员建设、全员共享”,凝聚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弘扬生态文明观念成功举办江西省40“爱鸟周”、婺源首届观鸟节、生态文明宣传月、节能宣传周、环境日、土地日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传承生态基因、培育生态使者。二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家庭、学校、社区、商场、公园等区域,开展“低碳出行、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利用车站、公交车、出租车等播放宣传标语,引导群众爱树护树、文明扫墓、节约环保、绿色出行,促进生态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深化塑料污染治理。极配合开展第二次全省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工作。依托报纸、电视、新媒体等渠道,深入宣传婺源县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禁塑限塑内生动力。

各位代表,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回首2021年,我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这是县委带领各部门、各单位勠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产业层次偏低,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展与保护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产业结构转型、绿色能源发展、节能减排降碳任务艰巨。二是生态资源资产化机制还不健全。“两山”转化的“现有家底”尚未厘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进展不快。三是制度改革和保障力度还不够。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制度、政策还需进一步统筹衔接,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生态环保市场化改革还需加快步伐。

二、2022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提升之年。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奋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22年的工作目标是:水、空气、土壤和地下水质量优于上级考核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为此,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加力改革攻坚,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建章立制,促进改革落地落实。对标中央、省委和市委改革部署,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婺源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精准落地,统筹推进“三区三线”划定落实。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资源法庭,实现婺源、德兴、玉山区域司法一体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举措。深化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科学推进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工作,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二)强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美化优化。深化婺源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畅通“两山”转化通道,发展壮大美丽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制定婺源绿茶、婺源皇菊绿色生态团体标准,进一步打响婺源绿茶、婺源皇菊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婺源绿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加快建设万景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纤维智慧产业园。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战略定位,融入全市“大旅游”格局,聚焦“一中心、三片区”,着力推动“1+6+X”重大旅游项目,聚力打造国际乡村度假旅居目的地,丰富旅游新业态

(三)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低碳少碳。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抓紧谋划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深入摸清“家底”,结合省、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科学编制婺源方案,全面启动实施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碳达峰行动。探索建立婺源县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推动全县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将婺源绿色资源变成碳汇资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清单管理,全面清查整治,建立会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四)强化污染防治,促进城乡协调协同。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确保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突出问题全面整改到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烟花爆竹禁燃成果,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把自然保护地和湿地数据纳入林长制智慧平台建设。加快编制《婺源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基本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思口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组织实施国土绿化、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动重点水域禁捕退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巩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殡葬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民建房等成果,推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打牢乡村振兴根基。

(五)强化文明养成,促进社会共建共享。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节水减排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统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商贸物流、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鼓励工业企业有序用电用能,合理控制城市夜景亮化。依托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主题公园,搭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基地。开展婺源观鸟节、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节能宣传周、生态文明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提升宣传效果,达成生态共识。高质量完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核验工作;完成乡村森林公园、森林乡村、江西“寻找避暑旅游目的地”等生态品牌申报工作。

各位代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是婺源最美的底色,也是婺源最大的潜能、最好的优势。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广大干群,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优举措、更活机制,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擘画新时代“最美乡村”新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