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婺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字体:   


 

关于婺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和

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

 

——2018119日在婺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婺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  王永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一年来,我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绿色低碳示范县等生态称号,思口镇列入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镇、塘村村列入省级农村低碳社区试点。

全县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2.64%;湿地保有量5758.11公顷;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大鄣山乡等乡镇空气优质量常年保持在100%以上;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4亿元,均完成年初计划任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一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发展站位,生态文明建设布局高屋建瓴。

1.把握建设要领。一是站位更高更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指示,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变为全县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添砖加瓦。二是组织坚实有力。及时调整了我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基本构建了高层次、全方位的统筹推进机制。

2.强化婺源特色。一是文化与生态协调发展。坚持传承徽派建筑,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严格城乡建房审批管理,积极实施城区景观提升和农村房屋外立面“徽改”工程;物元博物馆、华星国际影视城、七里亭文化公园、一江两岸公园一期、田岭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和非遗展示馆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态与文化融合发展。二是基础建设投入加大。投入2.65亿元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18.27公里管网检测、清淤、修复,建成管网64.73公里;启动了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镇村垃圾转运系统建设项目和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三是坚持生态补偿优先。2016-2017年度,在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等方面支出了23653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资金14033万元、县本级财政安排9620万元。

(二)创新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纲张目举。

1.建立健全“源头严防”制度体系。一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婺源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婺源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婺源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规划》已报省政府审批;启动了《婺源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编制工作。二是生态文明考核不断细化。在《关于落实<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指标体系责任的通知>》《婺源县2017年科级领导班子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中,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体系,切实提高了生态文明在考核中的权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2.建立健全“过程严管”制度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河长制”。严格执行《婺源县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婺源县河长制县级会议制度》等文件,“县乡村全覆盖、河库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考水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聘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县859个山塘水库(含1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8个县控出境断面的水质进行监测,乡镇出水界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快试点建设。率先在珍珠山乡启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共产主义水库水环境横向补偿和镇头冷水亭村、许村汾水村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三)筑牢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监管多措并举。

1.突出系统治理。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天然林保护、乡村风景林建设等扎实推进。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了保护范围 1569.78 平方公里;建立土地资源红线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18万亩。一是国土资源治理更加有力。签订了县、乡、村、组四级耕地保护责任状,确保了全县29.05万亩耕地、25.1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对方村页岩砖厂等17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二是水生态治理更具成效。全年累计出动水生态建设执法人员334人次,查处案件15例,其中移交公安部门1例,刑拘2人,批评教育40人。严肃查处了破坏鸳鸯湖库区、星江河段等区域的野生动物安全栖息繁衍的违法案件。三是环保专项督查更加深入。持续开展环保大检查“回头看”行动,对全县252家相关企业进行检查,对清华环保节能页岩砖厂等67家企业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对太白综合养殖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进行立案处罚,处罚金额34.66万元关停了江湾镇井坞片石场、思口镇前坦红砖厂2企业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活动深入开展。

2.突出生态修复。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森林抚育17.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4万亩。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防治面积59.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预防保护面积57.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平方公里。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建立湿地总量管理、分级管控、占补平衡机制,湿地保有量连续3年保持稳定,湿地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1.94%。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完成土地整治0.55万亩。

3.突出样板创建。一是最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编制完成了《古城保护规划》;完成了城区4200平方米和农村2058幢徽改,精心打造了金竹、马家等一批高品质示范村点;甲路村、上严田村、黄村、东山村获批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二是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加快培育村庄主导产业、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推进了江湾晓起皇菊、许村汾水铁皮石斛等特色种植业发展,推进了思口高枧、浙源庐坑等村发展冷水鱼养殖业,段莘庆源、清华浮溪等村发展农家乐产业;推进了秋口官桥等村开展景村党建示范基地和大鄣山莒莙村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四)助推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深度共享。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7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5,增长10%

1.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增长45%;游客人均消费约800元,比上年提高了150。“旅游+体育”战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家体育总局认可,婺源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承办了第二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环秀水湖国际越野赛等重大体育赛事40余项,吸引包括参赛选手在内的各方面人员超过20万人。

2.生态工业稳步向前。中德奥瑞克电梯、程记五金庭院运动用品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宝源实业等企业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全年开竣工项目64个,总投资74.91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实现入园企业达140家,吸纳就业1.4万人。

3.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婺源绿茶”连续20年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品牌评估价值由14.45亿元提升至15.86亿元;全县茶园面积达18.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6.41万亩;茶叶系列产值达35.02亿元。皇菊种植面积由860亩增长到1800亩,总产值由2000万元增长至4100万元。油菜种植11万亩,吸引赏花游客475.2万人次,游客量位居全国四大油菜花海之首。

(五)强化舆论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1.宣传有重点。《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贡献“婺源力量”》《发展生态文明 建设最美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擦亮中国最美乡村品牌》等文章在全省生态文明现场会和主流媒体上刊发;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生态文明建设信息1500余条。

2.宣讲有成效。1016日,聘请了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专家杨巍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作了《江西省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回顾与展望》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对江西建成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方案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县乡干部充分将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与十九大精神宣讲相结合,专题宣讲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

过去的一年,我县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仍不够牢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够完善。二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环境容量压力较大。三是除草剂、化肥、农药、塑料袋等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全民环保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关于2018年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

2018年是全面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关键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方案》为引领,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制度。

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长效化水平。一是构建山水林田系统保护体系。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流域治理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制度等建设;二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机制、农村环境质量体制机制等。三是构建绿色产业发展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机制、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服务业发展引导机制等。四是构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的主体、保护机制;健全绿色进入服务体系。五是构建绿色共治共享制度体系。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扶贫机制、绿色共享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生态文化培育引导机制。六是构建全过程的生态文明绩效和责任追究体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考评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二)以系统治理为手段,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三条红线”制度。加快突出问题治理,确保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一是实施绿化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0万亩。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全面完成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积极抓好畜禽养殖三区规划执行;继续抓好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松材线虫防控等专项活动。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推进9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10个镇村垃圾转运系统、8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

(三)以绿色发展为途径,进一步加快生态经济转型。

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婺源打造成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这一有利契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传统行业转型步伐。突出“互联网+”理念,引导正博实业、半球实业、佑美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与政策倾斜扶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年产200万组新能源锂电池项目、年产100万件蹦床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篁岭5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源头古村创4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推进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翼天文化演艺小镇、望山民宿等项目建设。扶持“三雕”、歙砚、甲路伞等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新兴文化行业总部,延伸文化产业链。推进绿茶、荷包红鲤鱼、冷水鱼、皇菊、油菜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四)以示范工程为支撑,进一步优化生态创建平台。

坚持创新导向,推动资源整合,深入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精品样板工程。一是加快试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水生态文明镇(村)创建、景村党建、一村一品、秀美乡村建设;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谋划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二是加快示范工程创建。推进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江湾镇生态村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启动全国卫生城创建。三是加快品牌工程打造。加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

(五)以绿色转化为引领,进一步释放生态建设红利。

让群众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主导者、建设者,共享生态文明成果力争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9.6%一是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挂钩机制,出台更多更实的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二是扎实发展社会事业。借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强势发展东风,加快推进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实施“旅游+体育”,承办各类重大文体赛事,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

各位代表!让婺源的天常蓝、水常清、地常绿,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关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战略目标务实奋进,为建设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五位一体:即: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农业“接二连三”,即:实现产业融合互动,使一、二产或一、三产联动,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