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连绵起伏的大鄣山脉在薄如轻纱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在这冬日枯寂的映衬下,山峦中层林尽染、错落有致的景致却更显色彩鲜艳、更是层次分明,处处涌动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活力。
作为婺源县4个先行试点乡镇之一,大鄣山乡锚定“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勇挑改革重担,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吹起了林改“春风”,让宝贵的林业资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聚了人心
婺源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县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乡村两级通过微信群、宣传标语营造林改的浓厚氛围,掀起了林改的热潮。200余名乡、村、组干部和网格员分组包片,结合“幸福来串门”活动,每周进村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为群众解答疑问,并对每家每户林地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耐心梳理。通过摸排,全乡涉及此次林改有60个村组,延包宗地4119宗,面积达90330余亩。
分山到户、确权发证,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有些村民以往总是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即使目睹他人盗砍滥伐林木,也往往视而不见。如今,“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的意识愈发深入人心,村民们保护山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发组织起了巡林护林,今年全乡实现林区“零火情”。
美了生态
自林改以来,群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村民们的思想从过去的“要我造林”转变为现在的“我要造林”。
今年来,大鄣山乡一手抓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抓森林资源培育,双管齐下开展森林质量和效益“提升行动”。紧盯松材线虫疫木除治关键期、窗口期,扎实做好病疫木除治工作,除治松材线虫疫木1600余株,除治疫情小班6个,有效控制了疫木的蔓延。核实图斑15个,未发现破坏林地等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和全域旅游发展。
当前,大鄣山乡森林覆盖率92%,林地面积31万余亩,辖区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乡村、国家鸟类保护区、省级森林乡村、全国“百家避暑小镇”、挂牌建档古树名木546株……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生态底色持续厚植。
富了口袋
“今年我们完成毛竹低改1000亩、油茶低改1500亩、油茶新种200亩,新种有机茶园200余亩,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婺源县大鄣山乡林业工作人员介绍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像一阵春风,唤醒了大鄣山乡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大鄣山的林业生产力得到了一次空前的释放。即便是曾经的“砍树人”也放下斧锯扛起锄头,主动上山“淘金”。茶叶、山茶油、油菜花、羊肚菌等林特产品在大鄣山的山林中“遍地开花”,林下产业硕果累累,带动了全乡近3000户群众参与种植。
不仅如此,大鄣山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育”等森林旅游新业态,推动卧龙谷、灵岩洞、石城等景区提质升级。今年来,景区游客量大幅增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端起了“生态饭”,吃上了“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