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字体: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朝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方向迈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为可喜的是:6月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婺源荣获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第一名;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荣获全省优秀旅游企业。以全省第一名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篁岭景区荣获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景区。旅游接待人次、综合收入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旅游发展升级有了新进步。

最为可期的是:婺源获选全国乡村振兴整建制推进科技示范县,与中国农科院全面开展合作,婺源乡村振兴有了新支撑。

最为可赞的是:我们全民总动员、干群齐动手,大力推进“五城同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年磨一剑的省级文明城市一举拿下;在全省首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净化”行动考核中,获评“江西省最干净县”。城乡环境有了新提升。

最为可贺的是:基础教育全线“飘红”,其中高考二本上线率首次突破一半以上;中考各学科平均分全市第一,总分平均分全市遥遥领先,比第二名高出36分、比全市平均多73分。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

最为可贵的是:上半年,我们在首次夺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县(市、区)综合考评“进步奖”的基础上,经济指标仍然保持“稳中有进”,纳入考评的21项指标,预计有10项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有5项位居全市第二方阵,经济指标有了新进位。

上半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他营利服务业营业收入、现汇进资、外贸出口、GDP、限上社会消费品零销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进入全市第一方阵;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销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进入全市第二方阵。招商引资、金融机构贷款带动了工业投资和固投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消费增长,有力推动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稳中向好。财政收入9.4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55%,超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金融风险防范可控,低于风险警戒线。

(二)发展动能持续加强

1.项目投资拉动更加强劲。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7个,总投资391.9亿元,开工建设75个。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4.5亿元、债券资金2.39亿元;婺投集团新增资产17亿元,总资产达到85亿元,年底有望突破百亿。签订并实施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6.07亿元。

2.新的增长点正加快形成。随着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体育中心板块、梦里老家演艺特色小镇板块、正博鞋服产业园+生态工业新区板块、茶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板块、高铁新区+文公中学板块、七里亭文化公园+“五馆一所”博物馆群板块等“六大板块”的逐步建成,以及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加上省外资金的引进(1-6月,签订并实施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实际利用资金26.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将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强劲的动能。

3.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存贷比64.3%。其中,企业贷款55亿元,占43.9%,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从产业结构比例来看,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了1.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从全域旅游来看,篁岭创5A稳步推进,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梦里老家二期序时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首届婺源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中国油菜花旅游联盟论坛等论坛活动的接续开展、精彩呈现,进一步提升了“最美乡村”的美誉度。1-6月,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1.2%。从生态工业来看,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从现代农业来看,以有机茶为龙头的特色农业进一步壮大,新增有机认证茶园2500余亩,茶产业综合产值增长7.9%。婺源绿茶品牌估价20.63亿元,较去年提升3.29亿元。

(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从城市品质提升来看,全面启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了七里亭南路等“断头路”建设,五一路、茶乡西路改造、天佑大桥重建扎实推进,完成了金谷路、朱熹南大道和景白线(工业园区段)通道改造提升和金庸大道余庆桥段拆改;城区、园区污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以紫阳公园为中心,沿河沿主干道布局的城市夜景亮化提升和婺北高速公路连接线景观提升快速推进,城区徽改基本完成;推行“街长制”,大力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治理、食品安全和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建筑工地以及市容市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交通秩序七大专项整治;全面整治占道经营行为,取缔城区露天夜宵摊点、校园周边流动摊点。最美县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从秀美乡村建设来看,20个高品质示范村、40个景观特色村稳步推进,一般村点建设完成326个。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转运实行第三方治理,在镇头镇冷水亭村、许村镇汾水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公益性墓地建设全面完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增中国传统村落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最美乡村特质日益彰显。

从生态质量来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实施各类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八大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乐安河婺源段沿岸洗砂制砂厂全部关停。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四化造林”和“彩色森林”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县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五)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减免各项税费2.15亿元,同比增长16%;企业社保费减少750万元。改革激发“双创”氛围。新增注册企业506户,增长11.4%;新增个体工商户1348户,增长15.1%;新增“四上”企业及5000万元以上投资法人10个,同比增长11%。不断涌现的新主体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塑造营商环境。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赣服通”“一网通办”建设扎实推进,政务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办事时限明显压缩,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六)惠民生力度持续加大

上半年,财政民生支出19.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5%,同比增长26%,增幅与广丰、玉山并列全市第一。新增城镇就业2195人,同比增长19.8%;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8%以内,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启动了11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危桥改造10座、安防工程179.4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56.3公里。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的民生质量、环境容量与经济增量相融性更强,老百姓更加充分的分享到了发展红利。

总体而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在“稳中有变”的大环境中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大项目引进、落地困难。从宏观层面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都有所回落,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PPP项目及政府购买服务等进行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收窄,投资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上半年有4个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破了50%的枯荣线,加之金融机构放贷趋缓,在谈的一些大企业产生观望情绪,导致大项目落地迟缓。

第二,财政收支压力增大。今年以来,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费降税举措,从长远来看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短期来看也将加大财政增收压力。根据初步测算,我县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亿元。而且,随着三大攻坚战、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等支出盘子的加大,刚性支出还将不断攀升,财政收支压力增大。

第三,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不优、工业不强、经济总量不大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第一,全力强化项目攻坚

着力破解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瓶颈。一是抢抓机遇争项目。策应中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六大主要安排方向,重点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项目等方面项目计划编制,合理安排储备一批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笼子”,抢抓机遇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当前,特别要抓好国家出台的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建设的相关政策争取,推进我县城镇“旧改”工作。二是科学运作推项目。婺投集团、婺源旅游投资公司要加快市场化步伐,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规范运作抓融资,强化风险控制,全力以赴建项目。三是立足产业引项目。一方面,紧盯国内行业50强大企业、投资过亿元大项目,主攻文旅产业、生态工业、现代农业项目招商;另一方面,立足“婺商回归”,突出抓好婺源在外人才的高科技项目对接引进,全力推动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引进落地。

第二, 全力培育产业集聚

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抢抓省政府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推进旅游一体化”的机遇,走“质量”“品质”“服务”优质旅游发展的新路。一是提升产品业态。围绕县委“发展四游、打造五镇”思路,按照设计精妙、建设精致、特色鲜明、差异互补的要求,加快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翼天文化演艺小镇、丛溪特色小镇、水墨上河特色小镇建设和业态完善;支持珍珠山建设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招商推进江湾梨园小镇项目落地。加快健康医疗、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开发健康养生旅游产品、线路,举办国际性健康养生论坛,将婺源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和中医药资源转化健康养生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知名健康养生基地。二是瞄准招大引强。坚持靠大联强、合作共赢,致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挖掘旅游发展的新动能,重组或新上一批旅游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创建旅游品牌。大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以高分通过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力争年内创成为国家第27个度假区;力争年内成功创评4A级旅游景区1个,5A级乡村旅游点1个;4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工业旅游点1个。力争全县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2亿元。

推动生态工业升级。一是加快产业升级。抓住全省实施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契机,大力推进“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和工业“2050”战略,咬定主导产业不放松,聚焦用力、持续发力,打造一批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年内完成正博智能鞋业产业园主体工程建设,培育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力争全县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60亿元。二是助推企业升级。加强中小企业创新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省、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全社会R&D经费投入。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活动,全力强化要素、人才等支撑服务工作。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三是推进园区升级。深入实施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加快扩园调区步伐,坚持存量挖潜与增量拓展并举,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全链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行线上申报、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快速推进标准化厂房、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北侧拓展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创业创新生态链。

推动现代农业升级。释放农业结构调整基金杠杆作用,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高效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以及定制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50家茶叶、皇菊等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促进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成果转化,抓住中国农科院支持婺源建设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县的契机,积极推进第二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建设,做好婺源皇菊(代用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明商标申报工作,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以上。加快实施有机茶产业化升级、茶叶品牌提升、茶文旅产业融合、产业服务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五大工程”,提升茶叶品质,整合婺源绿茶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茶产品附加值,力争茶叶系列产值3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

第三,全力打造最美县城

加快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外环线三期建设,打通七里亭南路、清华东路、源头路(广场北侧)延伸段、明德路延伸段等一批“断头路”;改造完成源头路、五一路、太白路、惠民路、环城西路、茶乡西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加快推进天佑大桥建设,确保年底竣工通车。全面完成城区园区雨污分流,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年内主要住宅小区污水管网建成。天佑森林公园建成交付使用;沉香馆全面开工,文化馆、档案馆、古琴馆完成布展并正式开放。

提升城市形象。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加大治脏、治乱、治差、治堵、治散、治污力度,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卫生和秩序。把突击攻坚与常态长效结合起来,抓好制度建设、建好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巩固和深化创卫成果。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通过项目来完善城市功能、整治突出问题、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改造提升城区里弄小巷,完成金庸大道余庆桥段和5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全力推进住宅小区整治提升。

加强城市管理。严格执行《城市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市容环境卫生、小区物业、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推行环卫作业规范,推进“道路本色、立面清爽”行动,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规矩内化成习惯,强化群众主体地位,提升文明素质。

第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秀美乡村建设再提升。全面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坚决防止违建乱建的不良风气“反弹”“回潮”。持续抓好绿色殡葬改革,确保火化率、入公墓率两个100%。全面提升乡村风貌,新建一批更有质量、更有品味的高品质示范村。大力实施“彩色村庄”“彩色田园”工程。打造2个美丽宜居乡镇,20个“六好”秀美乡村,200户美丽宜居庭院。

村集体经济再提升。去年,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巡查评比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拿了单项第一名。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开动脑筋,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脱贫攻坚再提升。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输血”“造血”双管齐下,确保年内9个贫困村退出,2651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步统筹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第五,全力扩大改革开放

增强改革动力。瞄准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目标,狠抓“五型”政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业农村生机活力。

提升开放活力。认真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三请三回”、“婺商回归”和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活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大力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骨干项目,确保年内至少引进一个高科技项目落户。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外资、外贸工作力争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激发创新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

第六,全力提升生态文明

厚植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一方面,抓住中国农科院支持婺源建设乡村振兴整建制推进科技示范县的契机,大力培育油菜花经济,重点抓好茶叶、皇菊、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全域有机工程,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有机品牌。另一方面,实施旅游+战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绿色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严格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大力开展 “环保360”行动,持续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8大标志性战役。

第七,全力加强社会治理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加大依法治访力度,维护良好信访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八,全力改善民生事业

全域旅游,交通为先。加快推进浙岭线改造,高标准养护272公里国省道,让主要公路都实现“畅安舒美”。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改造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统筹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文公中学、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启动“一师一校”在内的300个乡村小学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新建的城镇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全面规范城区公办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

民生保障,安居为重。争取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非徽派建筑改造、漫山村安置小区、城南安置小区及老城朱子小区棚改回迁房项目建设,漫山村安置小区尽快分房到户,城南安置小区力争年底分房到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