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婺源县人民政府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字体:   

一、2018年主要工作

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08.5亿元,增长8.3%;财政收入15.53亿元,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6元,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9元,增长10.2%。

(一)产业发展全速推进

旅游产业方面:翼天演艺小镇建成开园,古城民宿区项目开工建设,水墨上河特色小镇建成试营业,婺女徽艺文旅特色小镇、丛溪特色小镇主体工程完工。出台了《婺源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引导培育旅游新业态。在全省率先推行民宿标准化经营,积极推进优质旅游服务,开展了“十大活动”,组建了“五员”队伍,新建3A级旅游厕所2座,实现城区、4A级旅游景区公厕配备卫生纸全覆盖。开展了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暨2018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婺源首届红枫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了中国婺源环秀水湖国际越野赛、第五届全国气排球邀请赛、第二届中国婺源摩旅文化节、全省体操锦标赛、第三届中国婺源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体育赛事68项,共吸引参赛选手、亲友团及客商等20万人,创造综合效益12亿元。新媒体营销取得新突破,婺源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获评2018“江西十佳政务微信(县区)”,新增4A级景区1个,5A级乡村旅游点1个,旅游接待人次连续十一年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旅发大会上获得品牌创建优秀单位,荣获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婺源、篁岭、瑶湾分别入围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

生态工业方面:扩园调区有序推进,园区面积扩大至6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建成20万。引进落户了投资20亿元的正博绿色智能鞋业产业园,伊西电气、小妹生态食品、博达矿泉水等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婺源红酒业、瑞运新能源科技、风和实业、程记五金等项目加快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小微企业扩容增量,上规入统,全年预计新增规上企业16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现代农业方面:大力推进“有机茶产业升级、茶叶品牌提升、茶旅融合”三大工程,全县茶园面积19.3万亩,预计全年茶叶产量1.8万吨,加工贸易量7万吨,茶业系列产值37.5亿元,出口创汇5200万美元。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油菜花经济爆棚,吸引赏花游客537.5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39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园标准化厂房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婺源绿茶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江湾现代农业示范园荣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二)项目建设全力推进

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10个,总投资272.0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86.84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个;列入省大中型建设项目13个;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开工重大项目5个;列入市重点项目18个。1-9月,开工建设53个,完成投资35.05亿元。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引进了以国家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小镇、婺源书院小镇、福能达空气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2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在城区,围绕打造最美县城,开工建设“一环七区”,深入开展“五城同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市政道路、环卫设施、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城西路改造基本完工,完成污水管网37公里,拆除防盗窗4840个,城区主干道非徽派建筑立面改造全部完成,棚改征迁2608户,改造建筑面积37.75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道路实行“白改黑”,里弄小巷全面修葺。全面落实“街长制”,加大治理“脏乱差”力度,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在乡村,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投入2.2亿元,打造487个秀美乡村建设村点和26个精品示范点,提前一年实现全县村组“扫一遍”。打造 “畅安舒美示范路”106 公里,投资16亿元,开工了233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县道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对第一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核查。积极推进农村垃圾第三方治理,开工建设了投入2.65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新增造林绿化10万亩;在全省率先推进“森林四化”,在铁路、主要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种植带彩树种、开花树种和珍稀树种,打造四季色彩斑斓的景观带。所有山塘水库实行人放天养。严格控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景区所有宾馆酒店和农家乐必须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完成所有建制镇和12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县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

(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衔接省、市政府行政权力事项137项,精简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615项;开展五批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 编制完成三大清单建成新行政服务中心,群众办事更方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农村宅改拆除房屋18.39万平方米,退出土地6.32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公益性墓地建设村(居)覆盖率100﹪、“三沿六区”无坟率100﹪。

(五)民生事业全面推进

脱贫攻坚方面,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狠抓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医疗扶贫、保障扶贫,确保10个贫困村退出、1850贫困人口脱贫。

社会事业方面,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五险”基金完成率都在100%率先在全市实现微信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面推开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监管信息化。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投入5.4亿元新建紫阳二小并投入使用、朱子第三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文公中学。一次性投入8500万元改善提升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非遗传承展示馆、图书馆、文化馆、徽剧传习所工程基本建成,形成了城区十大博物馆群。朱子文化体验馆建成,打造了一台原创徽剧大戏《朱子还乡》,全面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十七处(64个点)文保单位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和省保单位总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人口出生率11.75‰,自然增长率7.61‰。创建省卫生乡镇1个、市卫生乡镇6个,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室全覆盖。

社会稳定方面,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推进法制婺源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创新信访工作制度,认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到位,确保全县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三个压力较大”:一是新经济、新动能发展不足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旅游业方面,虽然目前引进了一些能够弥补“短板”和丰富业态的大项目,但真正落地的还不够。工业方面,缺乏真正在全市叫得响的工业项目,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依然不足。现代农业缺乏全省、全市叫得响的品牌。三是生态与文化保护压力较大。在阔叶林禁伐、景区景点村落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古村落保护、源头库区水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仅靠自身难以为继。

三、2019年重点工作打算

(一)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重点推进五大工程:一是品牌创建工程。加快篁岭创5A景区步伐,力争新增国家5A级景区1个。二是旅游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深化与国开城市交通基金、上旅集团、山水文园四方合作,推动婺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翼天文化演艺小镇、丛溪特色小镇、江湾梨园特色小镇、水墨上河特色小镇建设,催生旅游新业态。三是旅游设施配套工程。扎实开展公厕建设改造提升工作,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任务。启动一批古驿道,挖掘文化、建设标识向导系统,配套旅游设施,发展徒步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建设,逐步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一部手机管旅游。四是民宿农家乐标准化、品牌化工程。突出特色主题,强化品牌营销,打造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样板”,建设中国徽派民宿体验目的地鼓励农家乐参与评星评级,引导农家乐从“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向精致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打造农家乐“升级版”。五是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工程。通过政府引导扶持、企业重组联合、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旅游企业组建大集团,以资本为纽带,统筹旅游资源整合和产业化发展,争取旅游企业上市取得突破。

(二)实施茶业振兴战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重点推进三大工程,高质量推进婺源绿茶“品种、品质、品牌”优化升级,力争实现全县茶园面积19.7万亩,茶叶产量1.85万吨,加工贸易量7.5万吨,茶业系列产值40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一是有机茶产业化升级工程。新改造有机茶园1万亩,新认证有机茶园1万亩。加快推进婺源绿茶产业园建设。推行茶叶加工标准化,鼓励扶持茶叶加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每年以奖代补扶持建设20座有机茶加工示范厂。二是茶叶品牌提升工程。在高端媒体统一投放婺源绿茶广告,精心组织婺源国际茶事活动、婺源有机茶发展高峰论坛。扶持茶叶企业拓展销售网络。鼓励茶业企业争创品牌,力争年内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3个、省名牌产品2个。三是茶文旅产业融合工程。推进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谋划一批茶文旅项目,促进中国绿茶之乡品牌和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共荣共享。

(三)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平台拓展工程。加快推进“调区扩区”,扩建园区1平方公里。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婺商返乡创业基地、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建立银企对接投融资平台、校企合作人力技术资源平台、综合物流货运中转平台。二是产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合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引导旅游商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智能制造领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三是环境优化工程。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坚持县领导与工商联会员定期沟通座谈制度,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工业日”专题会等活动,进一步营造“重商、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投资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个体户转企业、小微企业升规上企业,做大规上工业经济总量。

(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打造徽派建筑大观园

坚持将徽派进行到底,严格实施“多规合一”,加强规划管控,注重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乡风貌,彰显地域特色。一是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开工建设“一环七区”,即建设外环线三期,贯通城市外循环;加快建设城北新区、高铁新区、绿茶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文旅小镇景区、千年古城区、文化创意特色产业街区,打造城市新热点。推进市政道路、环卫设施、污水管网、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道路实行“白改黑”,里弄小巷全面修葺,塑造重要区域、街道及节点城市景观,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二是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修编乡村规划,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农民自主管理新机制。“全县扫一遍”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提升一批秀美乡村建设点,实施好“七改三网”,加强“8+4”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美丽示范“六统四联创”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好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确保2019年年底投产运营。三是推进城乡交通提升工程。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所有县道和通乡镇所在地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98%以上的建制村通客车,所有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加快赋春绕镇公路改造工程、“四好农村路”县道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