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4227日在婺源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县长周华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婺源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婺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慕名而来”,亲临婺源考察,对于我们“生态文明、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婺源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最美乡村,四海宾朋、八方来客陆续“打卡婺源”“点赞婺源”。“中国最美乡村”频频“亮相”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官媒头版头条,热搜不停、热度不断

这一年,我们出圈破圈、出新出彩,婺源的美誉度越来越高、“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市场从“黄金周”到“黄金”,“黄金季”“黄金年”,“一路狂飙”“一路长红”,全年接待游客2620.3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0.5%。外来“新乡人”投资加码国际品牌酒店喜来登”成功落地,中国健康好乡村“大健康”项目落地开工文旅头部企业中青旅”“上海艾绿”纷纷落户;回家“归乡人”的返乡创业热情越来越高,利用自家老宅做民宿,装修市场“一工难求”;“市场法人”越来越多,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319户。

这一年,我们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婺源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底气”越来越足。第十届中法环境月--蓝冠噪鹛科研交流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国家文旅部中国原生民歌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县’在出发”特别节目等一批规格高、规模大、阵容强的会议(活动)在婺源成功举办。海关总署批准婺源为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1);婺源成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复核再次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名单;婺源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分享;“微家训”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荣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最美乡村”气排球邀请赛入选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求发展、事,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GDP增长6.5%;财政总收入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社零增长7.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0%、11.4%。

回顾全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文旅产业复苏强势。星江河“婺里看花”夜游项目签约落地,大月亮湾乡村振兴产业带正式开工。弦高古城、卧龙谷滑雪避暑小镇加快推进,篁岭创5A通过景观质量评审,拿到了“入场券”。接二连三推出“有一种春天叫婺源”“婺女洲音乐节”等新话题、新玩法、新业态,全国民宿大会、全国旅行商渠道营销大会、首届江西乡村文化旅游节等200多场演唱会、赛事节庆,轮番上演、持续造势。纵深推进旅游诚信退赔机制,乡镇工作站、景区退赔点全域覆盖。新增3A级乡村旅游点12家。获评“江西省优质旅游服务体验试点县”;篁岭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新增甲级、乙级旅游民宿各1家,总数4家,位居县级全国第一;婺女洲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生态工业聚能蓄势建成标准化厂房6.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园区道路9条,平整工业用地1200余亩。投资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入驻企业65家,实现营收56亿元。新增规上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家、贯标企业6家。正博实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现代农业扬优成势完成3000亩高标准农田和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建设,总仓容2万吨的智能化粮库投入使用。婺源绿茶品牌价值32.02亿元,较上年提升2.89亿元,获评“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全国特色魅力茶乡”,入选“一带一路”十周年典型案例。婺源绿茶、荷包红鲤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2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6个亿,位居全市第一。林下灵芝、香榧种植面积过万亩。项目建设全面起势推行项目建设“三个一”服务实行“一包到底”责任制。新开工项目68个,实际完成投资87亿元,较上年增长35%。谋划专债项目27个,发行债券11.54亿元。

(二)城乡建设多头并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以创国文为抓手,全力推进“高铁站、婺源北、婺源西”三大门户建设,高铁商务区基本成型,城市客厅崭新面世。中环大桥主体完工,天佑路全线贯通,通畅城市内外循环。建成婺源中学片区邻里中心、金庸公园片区邻里中心县老年活动中心。景观大桥恢复原貌。统筹城区公共服务建设运营,实施了45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完成城南路改造提升20余条主次干道、30多个路口、山体等节点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提升背街小巷8条,翻新路面30.7万平方米、复绿21.9万平方米。精细实施城市微改造,新增“邮票绿地、口袋公园”10个,实现了“开窗即见绿、推门可见景、出门便休闲”。雨污分流改造向居民小区延伸,新增覆盖19个小区。乡村彰显特质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全面打响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和“五化”行动2,创建“美丽宜居”乡镇2个、村庄14个、庭院2400户。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21栋古建筑认领“宿主”。清淤疏浚230公里。237公里“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基本完工,实现乡镇全覆盖。江湾汪口村、清华诗春村、浙源虹关村、珍珠山莲子滩村获评省级水生态文明村。

    (三)改革开放多点突破。重点改革破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婺投集团资产总额300亿元,负债率29.84%,融资到位资金增长34.1%,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文旅集团完成分立,资产总额达到100亿;乡村文旅公司进入实质化运营,全年综合收入达6500万元。“宿小二”越来越受市场欢迎,中高端民宿加盟量翻番。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森林赎买4.8万余亩,新增绿色融资12.25亿元。森林碳汇量全省第一。获批“全省林权代偿收储担保试点建设县”。营商环境破壁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年减免税费7.1亿元,兑现政策资金5.4亿元,新增企业信贷支持4.6亿元。婺源县消费者协会荣获“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以优秀等次通过首批“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试点县验收。招商引资破圈签约实体工业项目55个、85.6亿元;文旅项目10个、53.4亿元。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实际进资72.65亿元。

   (四)民生事业多面开花。全县民生支出31.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2%,年初确定“十个方面民生实事”序时推进。着力解决“岗位”问题,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7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1008人,带动就业6078人。新增城镇就业374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8人。着力解决“学位”问题,“四幼”“五幼”建成开园,新增公办园学位990个,彻底解决了公办园学位“一位难求”困境。中云小学整体搬迁主体工程完工,江湾小学整体搬迁全面开工新(改)建校舍3.05万平方米。中考总分平均分及各科平均分连续7年稳居全市第一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二本以上1605人,裸分达到清华北大提档线全市5人、婺源占3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项目正式投入运行。着力解决“床位”问题,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县中医院康复养生楼(一期)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三甲”标准扩建主体完工,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全力推进,6个乡镇卫生院陆续开工建成后将新增床位1080张县社会福利中心和太白、浙源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新增养老床位582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成790套。着力解决“车位”问题,城区新增停车位6000个以上。

(五)自身建设多处发力。政治建设再提升。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堵点痛点问题1210个,化解制约发展的节点难点问题213个。法治建设再提速。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方面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83件,办复率达100%。作风建设再提效。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厉行勤俭节约,全县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15%以上。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住安全生产、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底线,社会大局安定安宁。

同时,我们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关工委、老体协、老年大学、老科协、老年艺术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审计、公积金、气象、老龄、慈善、保密、档案、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地方志、供销等工作均得到明显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了知重负重、愿为敢为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过去一年,全县上下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我们深切体会到,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无不彰显着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体现着县委的坚强领导,凝结着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铭刻着历届政府的接续奋斗,饱含着全县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每一位干部群众都是这段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书写者。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情系家乡的在外乡亲乡贤,向所有关心支持婺源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但全县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不大、可用财力不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差距;民生事业还有弱项,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行政效能、服务水平、工作作风还有待提升,与宜商环境还有差距。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不遗余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婺源蓄势待发、乘势而上、乘风破浪的利好之年。当前,婺源正处于产业转型攻坚期、重大战略机遇期、绿色崛起窗口期,虽然仍面临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形势,但多方面积极性因素正逐渐显现,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婺源考察,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婺源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错过一次机遇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的自我警醒,抢抓时势、因势而动,立足优势、顺势而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婺源新征程。

    按照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的战略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婺源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大战略”和市委“把牢‘政治航标、发展目标、价值坐标、精神地标’,建设‘绝对忠诚、开明开放、幸福生活、团结奋斗’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的工作部署,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打造“三个样板”3,全面推进“六大工程”4,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中做好特色、走在前列。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

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宏观环境影响,有效衔接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充分预计了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对标市委、市政府要求,既立足县情、量力而行,又自我加压、尽力而为。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知势”谋局,项目建设“优存量、扩增量”,奋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聚焦政策,提高项目谋划“成熟度”。抓住用好政策窗口期、机遇期,精准谋划包装并梯次推进一批投资额度高、建设体量大、投资年限长的中长期重大项目,重点提升现有储备的中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领域项目成熟度推动更多项目获得上级支持,争取更多份额

    聚合资源,增强项目招引“精准度”。围绕中医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靶向招引一批引领型、成长型和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力争引进“优强”项目5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引进省外资金75亿元。

    聚力攻坚,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坚持项目全周期管理,强化节点管控,全面落实“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深入开展项目投资“拉练评比”,加大项目推进督查力度。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21个,总投资449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49亿元。

(二)”登高,产业发展“进位次、提档次”,奋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将全力稳住产业发展基本盘,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让产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提升文旅“含金量”2024年定位为“旅游品质提升年”,立足“品质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方向适应新形势和新消费群体,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培育引进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招引育新人才,实现“流量”变“留量”,“游客”变“住客”、更成为“常客”一是推动产品有“爆发力”更有“生命力”。加快推进弦高古城大月亮湾乡村振兴产业带、卧龙谷滑雪避暑小镇、朱子文化旅游、江岭云上露营、星江河婺里看花”夜游等项目,瞄准引进洲际、安缦、安麓等高端国际化品牌酒店;植入城市度假、野奢度假、分时度假、微度假等业态,创新推出旅拍、夜游、露营等更多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生活式场景,为游客创造诗意栖息的休闲度假空间,让游客“多住一晚”“多玩一天”“再来一次”,打造一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举办更多的高规格、定期化的品牌赛事,强化高端赛事“引擎”,放大“体育+”联动效应,吸引群众“跟着赛事来旅游”,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全力支持篁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婺女洲申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二是推动服务具“标准化”更具“生态化”对标国际行业水准,以旅服务的标准化引领、规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优化和组建各类旅游协会,并支持协会更好地发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桥梁作用。推动“旅游110”、诚信退赔机制深入实施,建立旅游行业诚信“红黑榜”制度,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四方宾客,让婺源成为旅游热土、消费福地,持续擦亮诚信旅游金字招牌。进一步延伸“小二”系列赋能链条,不断完善“旅居”生态供应链。三是推动品牌有辨识度”更有“忠诚度高标准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徽州地域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景点、自然风光。聚焦独特的人文山水IP,运用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的思路,建立“乡乡都有网络达人、村村都有新媒体团队、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媒体联盟矩阵,构建全域营销、全时营销、全员营销体系,持续推广婺源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好业。强化“以节造势、以势聚客”理念,高水平策划举办全国旅行商大会、全国旅游项目招商大会、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气排球邀请赛等品牌活动,持续推出乡村文化旅游节、古驿道定向越野、野旷音乐节等独具文化内涵、民俗风情、潮流时尚的创意节会,不断增强“中国最美乡村”和“国际乡村度假旅居目的地”的辨识度、关注度和忠诚度。

提升工业“含新量”。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上,推动传统产业升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业建链,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生态工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夯实平台“底盘”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厂房”“标准地”供应,加速“腾笼换鸟”步伐,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和财税贡献率。新建工业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努力争创省级绿色园区二是强壮产业“筋骨”。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9”行动6“三大倍增”行动7,加快大健康产业项目推进,建设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培育壮大更多增长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三是激发企业“动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

提升农业“含绿量”做好“土特产”文章,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让婺源农产品成为“绿色生态”的“代名词”。一是挖掘“土”的资源。立足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产业类型,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确保产业既沾农村“土气”,接农业“地气”。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力争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放大“特”的优势。向“百亿级茶产业”远景目标迈进,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茶文旅融合,促进茶叶全产业链升级。推进茶业协会高效运行真正成为“政府的助手、行业的旗手、事业的推手”。深化茶旅融合,支持打造正稀茗茶、林生茶、鄣山村等一批特色茶旅小镇、研学游基地。三是建强“产”的支撑。依托“一叶两花”“一蜜两鱼”8中药材、食用菌、米酒等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实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顺应数字化趋势,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直供直销等新业态、新模式,让网络成为“新农田”、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推动“盒马村”基地落户,新增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1家,拓宽农特产品“出村进城”路。

(三)“顺势”提质,城市更新“补短板、立样板”,奋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一砖一瓦,事关百姓安居;一屋一檐,体现城市风貌。我们将顺应城市加速转型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断提升品质,把婺源打造成为令创业者称赞、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徽派建筑大观园”

坚持精心布局。坚持新区拓展与古城更新“共同繁荣”,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序向城市新区延伸,推动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完善源头区路网建设,全线贯通中环线,做兴做旺千年古城区;优化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挖掘工业发展潜力,做大做强城西生态工业园区;注重品质提升丰富发展业态,做火做热城南高铁商务区;加强水系连通建设,全力打造大月亮湾景区,做优做美城北休闲旅游度假区。

坚持精致建设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统筹抓好城市更新推行功能导入计划,新建城南、城西邻里中心,加快提升改造一批主次干道,新改建城市供水管网32公里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雨污管网改造,大力推行城区餐厨垃圾统一收运,新增“口袋公园”“体育公园”“邮票绿地”2.8万平方米,力争实现城区道路“白改黑”、污水管网、垃圾分类、黄土裸露复绿“四个全覆盖”

坚持精细管理。对标“四精五有”9标准,纵深推进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全面开展拆违控违、物业服务、交通秩序、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持续开展道路街巷全时段清扫、路面立面高频次清洗,为市容顽疾做“减法”,为城市品质做“加法”。

(四)“蓄势”添彩,乡村振兴“筑里子、亮面子”,奋力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将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的念,让乡村环境更美、农民生活更富、乡风文明更纯。

厚植生态宜居“底色”。牢记总书记“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的重要指示,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深刻理解总书记“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的内涵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打造山水人文交融、传统现代交汇乡愁乡韵交织的示范村30个。加快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10先行县、农村“三线”整治试点县建设创建美丽宜居乡镇2个、村庄13个和庭院2200户,打造精品示范带2条。全面开展“五化”行动,加大清淤疏浚力度,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永济水库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名村道路“白改黑”,促进“路旅融合”发展。编制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建设蓝冠噪鹛保护研究中心,争创蓝冠噪鹛之乡”。

增添强村富民“亮色”。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沉睡资本”。依托“景村”党建引领,实施帮扶产业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不低于65%,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力争8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支持有志青年返乡、在乡就业创业,让“青创客”与家乡“双向奔赴”。

擦亮乡风文明“成色”深入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行动,深化省移风易俗重点示范县建设,发扬“微家训”好经验、好做法,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广运用“积分制”,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拓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依托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平台,坚持徽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入挖掘以朱子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拓宽乡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路径,让非遗回归日常飞入寻常、收获“新粉”

(五)“借势”破题,改革开放“求变化、促转化”,奋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我们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开放的路径疏堵点破难点让发展活力在婺源大地竞相迸发

深化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可持续的城市综合运营服务者”定位,推动婺投集团建立“数字化运维、开发建设、物业管理、租赁经营、体育发展”等业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深化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实体化运作改革,“文旅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实行全球招聘,做大做强文旅集团,确保乡村文旅公司营收过亿元。加快实施2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做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推进林业碳汇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资源交易变现,完成森林赎买3万亩。

    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自然人、法人和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动审批服务规范化、集成化、便利化。抓好“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态势”系列政策落地,提高政策兑现效率。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

    强化开放合作。树牢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优化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推进专业专班招商、定点定向招商,以专业水准提升工作质效。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飞地”理念,启动“乡飘飘”新婺源人发展计划,建好用好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通过“人才+项目”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化团队参与重点工作。聚焦“买全国、卖全球”,加强区域合作,整合茶叶资源,做实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茶叶出口聚集地。加快赣东智慧商贸冷链物流园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15.86亿元,同比增长20%。

(六)“聚势”强基,民生改善“拓广度、添温度”,奋力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将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政府的“头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功用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创业、专业、企业“四业”联动,全覆盖建设“5+2就业之家”11,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增城镇就业365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人。实施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工程,加大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兜底保障力度。足额发放困难群体补贴。新增社保扩面8000人次。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争创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全智慧赋能医保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医疗保障服务示范县。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江湾、中云中心小学及婺源茶职院、鄣公山共大整体搬迁,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三甲”标准扩建和县中医院康复养生楼(二期)、县妇幼保健院以及6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改革优化医院医疗管理机制,尽快建立符合上级政策和婺源特色的紧密型医共体架构。完成博物馆整体提升改造和展陈建设。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让青年朋友成长成才。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持续推广“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做法,打响“幸福来串门”品牌,完善“E呼即办”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清零”,从源头上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上访。扎实开展“五经普”。统筹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金融风险防范、中小学生防溺水、未成年人保护等安全工作。

各位代表!人民有所呼,政府必有应。今年,我们继续推行在县委坚强领导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模式,按照实效性好、普惠性广、操作性强的原则,经过多渠道征集、多方面对接和多轮次会商讨论,筛选出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审议和票决。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高质高效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发展是最大的使命,人民是最大的靠山。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勤勉务实的作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政府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坚定对党忠诚。始终坚持党委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决做到县委有决策、政府有行动,人民有期盼、政府有回应。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真真切切的项目、扎扎实实的业绩诠释忠诚。

坚守为民情怀。把群众的“吐槽点”作为保障民生的“着力点”,把企业的“困难点”作为推动发展的“攻坚点”,把代表的“关注点”作为改进工作的“突破点”,做到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变化,让老百姓更加“心情愉悦、开心生活”。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决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施政、从严治政。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认真抓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依法依规运行。

坚决担当实干。积极践行中央让地方敢闯、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要求,推动“大抓落实年”行动,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坚决对“躺平者”说不,坚定为担当者撑腰,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积极引导全县干部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硬碰硬地解决问题,实打实地推动工作。

坚固清廉本色。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纠治“四风”,习惯过紧日子,加强国有资产、行政审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严防严控廉政风险。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统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全县人的努力就是乘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人民之托,勇扛发展之责,激发奋进之志,凝聚前行之力,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新时代婺源的梦想与荣光!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而努力奋斗!

 报告解读:图解2024年婺源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出口茶叶“大基地”:经海关总署批准,在婺源先行先试探索建设的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该项政策立足婺源生态和茶叶出口优势,在严格落实海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将县域内具有合法经营种植用地资格的茶叶种植基地整合为一个“大基地”进行管理。海关将基地监管权限下放在县内进行,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自律、海关监管”的集约化监管模式,大幅简化单个主体逐一检测、备案、报关的出口申报手续,达到减负增效、扩大茶叶出口、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2)“五化”行动:彩化森林、景化通道、花化乡村、果化庭院、美化全域行动。

3)“三个样板”:美丽中国样板县、乡村振兴样板县、幸福生活样板县。

4)“六大工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古村落古建筑传承保护工程、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工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增收富民共同富裕工程、基层治理质效提升工程。

5)“优强”项目:主要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总投资10亿元或3000万美元及以上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独角兽和瞪羚等科技型企业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1亿元或1000万美元及以上区城性总部、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项目。

6)“639”行动:到2026年,大健康、农文旅商品、鞋服家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大健康、农文旅商品、鞋服家纺3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7)“三大倍增”行动:2023至202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倍增、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倍增。

8)“一叶两花”“一蜜两鱼”:“一叶”是指茶叶,“两花”是指油菜花、皇菊;“一蜜”是指蜂蜜,“两鱼”是指荷包红鲤、冷水鱼。

9)“四精五有”:“四精”指的是,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五有”指的是,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

10)“四融一共”和美乡村: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和美乡村。

11)“5+2”就业之家:指全省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平台和网点,“5”即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2”即开发区、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两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