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2023222日在婺源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县长周华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极具考验、极不容易、极其难忘面对百年变局和经济下行叠加冲击,多轮疫情和严重旱情相互交织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战大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疫情没有失控、发展没有失速、安全稳定没有失守”,全县社会发展大局继续保持和谐有序。全年GDP增长4.5%;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社零增长5.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2%。

一年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筑牢了战疫防洪抗旱的“防线”

战疫、防洪、抗旱,硬仗一场接着一场。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果断处置三轮突发疫情,科学应对“6.20”洪灾,实现了“五个没有发生”1)。面对百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和涝旱急转,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一年来,我们识变应变,精准施策,紧紧把住了稳增长的“主线”

(一)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成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专班,创新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化”推进机制,开展“奋战630、决战930、决胜1230”行动2),新开工项目63个,实际完成投资120亿元,较上年增长17%。招引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20”项目1个,实际进资68.13亿元。专债项目入国家库26个,全市第一,额度29.26亿元;争取无偿资金1.1亿元、基金项目资金9700万元。

(二)助企纾困有力有效。出台了助企纾困“47条”3),制定了惠企政策“一本清”4),惠及企业1309家。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3.6亿元。在全市率先开发茶叶价格指数特色保险,设立1亿元旅游企业纾困基金,首创“乡宿贷”5)“供应链金融”6)特色产品, 为民营旅游企业融资 1.2 亿元。

(三)产业发展突破突围。一是旅游产业逐步复苏。承载了几代婺源人情怀的弦高古城保护性开发项目正式落地开工;婺女洲度假区对外营业,填补了婺源城区度假旅游产品的空白,单日最高游客过3万人次;篁岭景区“乡村奇妙夜”夜游项目建成开业,游客日均逗留时间增加4小时,游客的体验感明显增强;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培育了江湾梨子巷、云上江岭露营、严田小火车等一批新业态;先后承办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赛、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等重大赛事44次,吸引外来参赛运动员20余万人、带动游客100万人次,助推旅游市场逆势复苏,旅游接待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近九成。以全省旅游诚信退赔会议在婺源召开为契机,成立了乡镇(景区)诚信退赔工作站(点),做到小额资金快速先行理赔,持续擦亮“旅游110”和诚信退赔金字招牌。梦里老家景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全市唯一);篁岭景区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江湾景区入选全国旅游设施建设与管理优选案例;溪头乡龙尾村获评省级4A乡村旅游点,江湾镇荷田村、思口镇金竹村、沱川乡查平坦村、溪头乡龙池汰村、珍珠山乡莲子滩村获评3A级乡村旅游点,总数65家,继续保持全省县级第一。二是生态工业数字赋能。建成标准化厂房6.4万平方米,完成思溪路、虹关路“白改黑”。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阿里巴巴、京东、信通院等头部企业均有项目落户。纳入全市“工业项目大会战”的17个重点项目中,宇辰儿童用品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旭通机械等8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剔除再生资源、有色金属企业政策性减产因素,园区企业营业收入实际增长1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省级“专精特新”7)企业6户,两化融合8)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户;文旅商品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新增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三是现代农业特色彰显。建设高标准农田4200亩。“婺绿1号”获评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婺源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城乡环境做精做美。在城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区基础设施、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完成了婺西高速连接线、婺北高速连接线、高铁站立体交通枢纽三个城市门户区改造提升的前期设计;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数字经济中心、火车风情小镇等高铁商务区组团项目稳步推进;中环大桥开工建设,文公北路、东门大桥改造提升竣工通车;茶乡商城、文公商城、书乡商城和源头、城南、西门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全面完成;铺设雨污管网22.35公里,改造背街小巷37条、老旧小区2个;新增停车位3480个。在乡村,美丽乡镇建设全面推进,清淤疏浚河道36.7公里。深入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溪头乡上溪、下溪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分类考评中,分列第八、第三。

(五)重点改革做深做实。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管委会实体化运作迈出坚实步伐,建立行政管理、事业赋能、企业运行相互促进的专班管理体制,实现专人专班、专业专心干旅游。组建了文旅集团和乡村文旅公司。成立了国有民宿供应链公司“宿小二”9),县财政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为全县民宿统一提供人力、金融、营销等10大服务。“宿小二”模式成功入选《江西改革》,并在全市推广。深入推进“一区多园”改革10)、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优化升级,形成了国资国企“1+5+1”体系11)婺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30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达3000万元,负债率由2020年的42.6%下降至31.8%,主体信用评级达AA

(六)营商环境有破有立。聚焦聚力“一号改革工程”12)全面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下沉一线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背景下,全年市场主体还净增1589户。改造提升了政务服务大厅,增加服务面积3000㎡,推进了以“出生第一件事”为引领的“人生十件事”联办改革13)法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14),实现涉企事项集成化服务。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实行“零容忍”,全年查处69起。

(七)生态文明出新出彩。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拆除珍珠山“共库”围汊坝35座,空气质量、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组建“两山”转化中心,创新古建全球招募认领15)森林赎买工作机制,荣获全省首批县级GEP核算试点,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突破1000亿,位居全国县级前列,在第五届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论坛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婺源蓝冠噪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范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隆重推出。

一年来,我们同心同向,善作善成,牢牢守住了社会大局稳定的“底线”

(一)用情用力改善民生。年初承诺的“十个方面民生实事”基本完成,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防贫上,不断完善“三线预警”机制,继续实行全覆盖结对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就业上,新增城镇就业361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6人。交通上,祁婺高速建成通车,浙源岭脚至浙源段全面完工,“四好农村路”县道升级改造竣工182公里,三级以上农村公路实现“乡乡通”。教育上,文公中学全面投入使用,城区四幼、五幼和乡村振兴职业学院项目(一期)全面开工,江湾、中云、清华3所中心小学整体搬迁有序推进“双减”16)工作深入推进,全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压减清零。高考二本以上考生比、万人比连续7年实现增长,中考总分平均分及各科平均分继续位居全市第一。文化上,婺源图书馆获评“全省最美图书馆”(县级唯一),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成了一批乡镇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秋口镇长径村傩舞展示馆、江湾镇大畈村歙砚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疗上,县人民医院“三甲”标准扩建加快推进,县中医院康复养生楼主体完工,相当于扩建了一个新中医院创建医疗保障暖心助力站39个。

(二)从严从紧防范风险。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新组建了“五老”志愿者巡防队,防溺水工作扎实开展。加大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和打击力度,快速处置金融机构非正常集中取款事件,“906”案件处置依法有序开展,确保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100%。着力加强财政监管、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价全省前列,秋口镇李坑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征兵、双拥、司法、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应急救援等工作展现了新作为;气象、水文、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关工委、老体协、老年大学、老科协、老年艺术团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通信、邮政、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形势比预料的严峻,困难比想象的复杂,大事要事叠加,急事难事交织,既有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又有抗击疫情情的加试题,还有改革创新的自选题更有社会治理的“新课题”。但问题再多,总有解决的办法;困难再大,总有突破的路径。有道是“自助者天助”,面对非常时期、非常任务,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获评首批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第一名)、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围棋之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圆满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国家专项试点;成功入选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首批国家“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全省4个县,全市唯一)、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首届江西省生态文明教学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首批林权收储改革经验推广试点县;婺源绿茶获评2022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全省仅4个)。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政府和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婺源发展付出辛劳的广大干群、驻婺部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为婺源发展付出心血的拼搏者、奋斗者与支持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偏少,实体经济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全社会创新活力不足,研发投入较少,成果转化水平不高;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还有差距;干部能力作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2023年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既要看数据升降之“形”、市场变化之“态”,又要看百姓获得之“实”,更要把握长期发展之“势”。按照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的战略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坚实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8.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谋全,奋力夯实“中国最美乡村”的“底气”

    坚持“项目为王”,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做大做实项目盘子,确保“谋划有精度、投资有强度、推进有力度、形象有进度”。

(一)精细精准争项目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围绕新基建、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瞄准中央预算内、专债、政策性融资工具,谋划储备一批利长远、惠民生、补短板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重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年度计划“盘子”。 

(二)高速高效建项目。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12个,总投资312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38亿元。努力破解用地瓶颈,大力清理盘活闲置用地,实施生态修复1000亩,储备土地2000亩,争取建设用地计划1100亩。努力破解资金瓶颈,争取上级债券资金10亿元以上。全面推行项目容缺审批,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三)善始善终成项目项目不落地等于没项目,项目不开工等于一场空。牢固树立“服务好现有项目就是最好的招商”理念,盘活存量项目,对已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开工条件成熟的立即启动,存在瓶颈的积极协调,全力扶持项目建成投产、达产达标,加快释放项目的潜力和驱动力。

二、聚焦产业提振“脱困局,奋力做旺“中国最美乡村”的“人气”

产业兴则经济活,产业强则婺源强。我们一定抓住疫后重新洗牌的历史机遇,以“错过一次机遇,就有可能落后一个时代”的自我警醒,锻长补短、扬优成势,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信心,把旅游的“C位”扛起来、把工业的“脊梁”挺起来、把农业的特色亮起来!

(一)开辟旅游新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用好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字号品牌,深入挖掘名人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优质消费场景,推动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一是推动旅游国际化。以国际化标准开发产品,加快推进投资20亿元的弦高古城保护性开发,加快卧龙谷滑雪避暑小镇、国际茶旅村、严田国际乡村度假区等“1+6+x”17)重点项目建设。以国际化的标准规范改造旅游标识标牌,推动景区面貌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境外游客接待水平。以国际化视野开展营销,加强国际旅游组织合作和引进,高水平筹办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严田国际乡村旅居论坛、2023江西省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深化“旅游+体育”战略,力争承办更多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国家级甚至国际性赛事,提升婺源旅游国际知名度,让婺源旅游更有“国际范”,力争境外游客人数占比达到10%以上,真正实现婺源旅游服务标准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游客国际化。二是推动旅游品质化。大力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完成4A级景区品质提档升级,确保江湾景区通过5A复核,全力支持篁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并加快上市进程,持续推动婺女洲度假区做火、水墨上河景区做热、梦里老家景区做优。紧盯亚历山大庄园、月亮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大江岭度假区以及湖林康养度假区等项目,力争早日落地见效,为未来婺源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组建婺源县旅游协会,优化民宿协会、特色餐饮协会,组织导游、民宿业主、农家乐等专场培训,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探索衢黄南饶四省联动执法,加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推动乡镇(景区)旅游诚信工作站(点)全覆盖,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不让一位游客在婺源受委屈”。三是推动旅游品牌化。强化“中国最美乡村”主IP,分类塑造“油菜花海”“晒秋赏枫”“梦里老家”“古宅民宿”等有品牌影响力的子IP,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利用新媒体和景区营销渠道,强化“生态人文、赣风徽韵、旅居乐游、梦里老家”的独特旅游品牌辨识度,扩大“中国最美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拓展生态工业新天地一是深耕“主阵地”。深化“一区多园”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生态工业园、镇头产业园、太白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科技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统筹协调、产业互补联动。全面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二是主攻“新赛道”。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由依赖“再生资源和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生态工业和大健康产业”转变,重点抓好数字产业园建设,推进绿色纤维智慧产业园投产达效,启动中草药深加工、药材种质资源库、药谷、中草药博物馆和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大健康产业园、生物智造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户,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以上。

(三)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一是强龙头。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满园扩园”行动,培育一批彰显婺源地方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项目(二期)建设,推动香榧、灵芝等林下经济精深加工及正稀茗茶(二期)等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力争新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二是强产业。坚持把茶业作为婺源农业的首位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加快茶产业数字化提升,大力培育智慧茶厂、智慧茶园和直播带货基地。推广种植国家级良种“婺绿1号”。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茶健康饮品饮料。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茶文旅精品线路。力争茶业综合产值、婺源绿茶品牌价值分别突破60亿元、35亿元。三是强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实施粮库智能化提升改造,确保粮食储备安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新认证“两品一标”18)产品5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三、聚焦城乡融合“开新局”,奋力彰显“中国最美乡村”“名气”

    相对于“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县城仍然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将秉持“美丽无死角、美丽有内涵”理念,以“创国文”为抓手,久久为功,着力打造“最美县城”。

(一)用“发展眼光”规划。坚持徽派风貌风格,以“百年眼光”审视城市规划建设标准。编制《婺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全县规划“一张图”。围绕“一脉、三环、五区”19),高起点布局,推动千年古城区与城南高铁商务区、城北休闲旅游度假区、城东教育产业园区、城西生态工业园区一体发展。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统一融合。

(二)用“工匠精神”雕琢坚持“强功能、补短板、显特色、优承载”,打造担得起国际旅居目的地的县城。加快“中环路”20)建设,天佑东路建成通车,完善主城区路网骨架。加快婺北高速连接线、婺西高速--金庸大道、高铁站立体交通枢纽改造提升,高标准打造城市“会客厅”。建成一批智能停车场和小微停车场,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充分利用“边角地”,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和“邮票绿地”,让更多群众能够开门赏花、推窗见绿。继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争创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

(三)用“绣花功夫”融合大力开展“彩化森林”“景化通道”“花化乡村”“果化庭院”“美化全域”行动。全面完成15个美丽乡镇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治理工程,优化提升新农村建设点100个,创建美丽宜居乡镇2个、美丽宜居村庄13个、美丽宜居庭院2400户、星级休闲乡村民宿5家以上。加快5G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由城区、景区、乡镇全覆盖,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和水美乡村建设,实施一批山塘整治、水库维修等补短板工程,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巩固拓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成果,推动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实现“一户一处景,一线一风景,一村一幅画”。

四、聚焦改革开放“勇破局”,奋力激发“中国最美乡村”“锐气”

坚持双招双引“第一战场”,突出营商环境“头等要事”,释放改革创新“最强动力”,以扩开放、深改革、优环境抢抓大机遇,赢得大发展。

(一)重点领域攻坚破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拓展特许经营领域,整合注入优质国有资产,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提升投融资能力,力争婺投集团资产达到350亿元。全面做实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实体化改革,打响“宿小二”特色品牌,创新创造性搭建旅游产业、茶产业、工业、商贸流通等领域供应链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文旅集团和乡村文旅公司,确保文旅集团总资产达80亿元,力争100亿元。

(二)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让政策直达快享,更大力度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推行阳光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全省打响“婺实办”营商环境品牌让市场主体办事便捷、成本优化,进一步增加盈利发展空间

(三)全力提升招商实效。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专业化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坚持“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三请三回”和婺商回归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全年引进“20项目”2个,引进省外资金73.5亿元。

五、聚焦生态文明“好棋局”,奋力展现“中国最美乡村”的“豪气”

生态是婺源最大优势!我们一定会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婺源方案”。

(一)巩固“生态底”全面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21),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确保全县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PM2.5年均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稳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三区三线”22)划定成果和“三线一单”23)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深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下好“低碳棋”大力开展“治污”“减排”“降碳”“碳汇”等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落地,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坚持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最大限度增加森林碳库总量。广泛开展绿色创建行动,鼓励共享出行、绿色出行。

(三)拓宽“转化路”聚焦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全力做好GEP精算工作,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加快“两山”转化中心运行,推动古建筑全球招募认购认领农村产权交易、林权赎买及碳汇交易平台建设,为符合条件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助力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程,不断拓宽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形成“两山”转化的婺源模式和品牌

六、聚焦民生改善“大布局”,奋力提“中国最美乡村”的“福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始终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无论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增不减,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让底线民生更有广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优化异地就医结算,全力保障国家集采落地落实。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新建5所乡镇敬老院。全面建成婺源中学邻里中心、金庸公园邻里中心、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和县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332套;新建1000套、改造79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凉笠山小区、未名园小区、集贤小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支持“五老”机构24)开展工作。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和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让热点民生更有温度。建成县第四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稳步推进教育产业园建设。加快江湾、中云、清华、太白等4所中心小学和鄣公山共大、江西茶业职业学院整体搬迁,确保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擦亮千年“书乡”品牌。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DRG医保支付方式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深入推进健康婺源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三甲”标准扩建、妇女儿童医院异地新建,推动赋春镇、江湾镇、秋口镇、思口镇、溪头乡、浙源乡、大鄣山乡等7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4A级景区标准,加快婺源博物馆二期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婺源图书馆创评国家一级馆。做实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小区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擦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品牌。

各位代表!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原则,我们谋划了十二件民生实事,提请本次会议票决。总之,我们将直面民生“热点”,紧抓民生“短板”,持续用情用力,让婺源百姓的日子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七、聚焦社会治理“稳大局”,奋力开创“中国最美乡村”的“风气”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婺源,最大程度好父老乡亲的岁月静好、幸福安

(一)抓实抓牢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强化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建设,抓好防汛抗旱、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巩固提升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创建成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抓好“五经普”25)。全面推进“平安婺源”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推进县乡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打造信访受理“大超市”。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加快构建联动融合、触角灵敏、系统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强化金融重点领域风险预警监测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的底线。

八、聚焦自身建设“显格局”,奋力激扬“中国最美乡村”“正气”

    始终把人民作为最大靠山,把民心作为最大政治,把民生作为最大责任,时刻保持赶考心态、奋进姿态、答卷状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实干政府。

(一)坚持政治引领忠诚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要是县委决定的事,只要是对婺源发展有利的事,只要是广大群众急需的事,政府都将坚定不移抓执行、抓落实,决不打折扣、决不做选择、决不搞变通,用政府“执行落实”的力度,换取县委“蓝图成景”的速度和“民生民本”的温度。

(二)坚持为民执政加油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的安危顶在头上,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政府的第一信号,积极顺应群众期待,把更多精力倾注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上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和解决民生问题中去,以干部的“业绩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三)坚持依法执政规范干。坚持以法治思维开展工作,将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在县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全方位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县人大报告、与县政协协商。深化政务公开,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让权力运行更阳光、更规范、更公正。用厉行法治的“责任感”换取社会各界的“认同感”。

(四)坚持务实担当高效干。“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快、干就干好”,一线落实、现场督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不断健全工作落实的责任机制、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的免责机制,严厉查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抵制“躺平”思想、坚决惩处“内卷”行为,用今天的“拼搏劲头”换取明天的“发展势头”。

(五)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实施财政零基预算,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管理,持续缩减“三公”经费,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持惩治腐败定力,严守纪律底线,以政府的“清廉度”提升群众的“信任度”,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今日之婺源,“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压力与动力共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行,克难奋进,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新时代婺源的梦想与荣光!“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而努力奋斗!

婺源县十届人大次会议秘书处                        印发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五个没有发生”:即没有倒一堤、垮一坝、亡一人、城区长时间大面积高水位内涝、发生较大影响的负面舆情。

2)“奋战630、决战930、决胜1230”行动:按照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时间节点,举行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3)助企纾困“47条”:即《婺源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措施》(婺府字〔2022〕31号),简称“47”条,为中小企业落实税收优惠、稳岗减负、要素保障、融资支持、扩大市场等五个方面的纾困政策。

4)惠企政策“一本清”:收集整理了全县19个部门2022年现行有效惠企政策99条,形成汇编

5)“乡宿贷”:“1+N”供应链金融为授信模式,即以婺源县恒泰民宿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由合作银行提供整体授信额度,支持婺源乡宿品牌旗下的合作民宿经营主体。

6)“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7)“专精特新”:“专”指专业化与专项技术;“精”指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特色化;“新”指自主创新、模式创新与新颖化。

    8)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9)“宿小二”:专门成立国有恒泰民宿公司,推出民宿生态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全县民宿提供人力资源、金融服务、集中采购等十大服务。

10)“一区多园”改革: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以生态工业园为主体,在更大范围优化产业布局、空间布局,更高水平整合发展资源、集成竞争优势,规划建设发展其他产业园(镇头产业园、太白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科技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统一领导体系、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政策保障、统一招商引资。

11)国资国企“1+5+1”体系:即以婺投集团为核心,整合重组城投、建工、市政、绿投、产投等5个子公司,加上文旅集团。

12)“一号改革工程”:2022年1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一年求突破、两年大提升、五年树品牌,全省营商环境整体进入全国一流水平行列。

    13)“人生十件事”联办改革:即出生第一件事、就学一件事、医保一件事、个人创业一件事、公积金贷款一件事、二手房办理不动产证及电水气联动过户一件事、军人退役一件事、低保救助一件事、退休一件事、身后一件事联办改革。

    14)法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即企业准入一件事、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用电报装一件事、用水报装一件事、用气报装一件事、通信报装一件事、税费缴纳一件事、企业变更一件事、合同执行一件事、惠企政策直通车一件事、破产办理一件事、员工招聘一件事、跨境贸易一件事、户外医疗广告审批一件事、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件事、获得信贷一件事、企业注销一件事、企业准营一件事集成改革。

15)古建全球招募认领: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有经济实力且对古建筑感兴趣的个人或单位组织参与古建筑保护工作,探索具有婺源特色的古建筑保护模式。

    16)“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7)“1+6+x”:1是指弦高古城,6是指大江湾、大江岭、大月亮湾、大鄣山卧龙谷滑雪避暑小镇、国际茶旅村、严田国际乡村旅居度假区,X是指全县其他若干个旅游项目。

   18)“两品一标”: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9)“一脉、三环、五区”:“一脉”:即婺源县城的母亲河--星江河,完成了投资5亿元的“一江两岸”改造提升工程。“三环”:外环--目前推进三期建设,外环闭合后,实现外环圈内规划面积58.6平方公里;中环--从工业园“马踏飞燕”到城南“三鲜楼”,建设一条城市快速通道,串联起工业园区、老城区和高铁商务区等板块,环内面积17平方公里;内环--围绕城区人口密集区的环路,环内面积2.7平方公里。“五区”:千年古城区、城南高铁商务区、城北休闲旅游度假区、城东教育产业园区、城西生态工业园区。

20)“中环路”:道路全长3.6公里,起点与大鄣山路连接,终点与民德路连接,横穿星江河。

21)“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八大标志性战役:绿色低碳发展攻坚战、蓝天提升攻坚战、碧水提升攻坚战、净土提升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问题整改攻坚战;30个专项行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行动、能源结构调整专项行动、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行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四尘”深入整治专项行动、“三烟”深入整治专项行动、“三气”深入整治专项行动、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专项行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专项行动、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危险废物监管处置提升专项行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农药化肥减量化专项行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农村生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区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水域禁捕退捕与水生生物保护专项行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专项行动、主要河流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水上交通运输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河道采砂整治专项行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项行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项行动。

22)“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23)“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4)“五老”机构:指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年大学、老年科协、老年艺术团。

25)“五经普”: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