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2017年2月23日在婺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云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县乡换届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1.27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13.69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100.84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5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0元,增长9.6%;人均储蓄存款2.95万元。

一、致力促转型,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遵循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全域旅游理念,高标准修编了《婺源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鑫邦国际酒店、篁岭景区二期、精益斋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建设。新开发了保鉴山房、月亮湾俞家等一批精品古宅民宿,全县精品民宿60家。投资近8000万元,拓宽改建重点旅游公路7条,新增停车位4000余个,解了旅游高峰期拥堵题。在全国首创了“旅游110”,开展了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成功承办了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气排球赛等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30项,参赛选手超过10万人;挖掘整理了36条古道徙步线路,打响了中国十大古道等品牌。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总数达13个,继续保持全国县级第一。源头村获评江西省5A乡村旅游点,庆源村获评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全县接待游客1750万人次、门票收入4.3亿元、综合收入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19.4%、44.7%,游客人次连续十年全省第一。婺源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

大力实施“以企业为核心,五年决战150亿”工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扩园调区工作,城西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全部完工,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婺商回归创业园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园区建成面积拓展至5.72平方公里。积极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了100条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3.7亿元。认真落实财园信贷通政策,帮助企业贷款4.14亿元。全年开竣工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10.5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增长8.8%。

粮食种植面积26.5万亩,总产10.24万吨。完成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0.74万亩。推进了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1111”现代农业创建工程,编制了《婺源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成立了“婺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启动了婺源绿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了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秀美乡村点20个,培育了高品质示范户200家。茶园面积拓展至18.4万亩,茶叶产量1.61万吨,加工贸易量6.1万吨,茶业系列产值32.1亿元,出口创汇4800万美元,为全省第一。“婺源绿茶”品牌价值提升至14.45亿元新增农民合作社96家,总数达663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家

二、聚力抓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大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融资三大难题:报批土地2072.3亩;完成房屋征收77467.26平方米;抓住政策窗口期,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48亿元,通过审批额度27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0个,总投资116.8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5.44亿元。大力推一把手招商、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深入实施商回归工程,新签订并实施2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3.83亿元,增长12.9%。利用外资4813万美元,增长11 %。

三、全力树品牌,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九景衢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县城外环线二期基本完工。完善了城区地下管网专项规划。完成了潋溪路、城区里弄小巷改造(一期)和茶科所、大庙街棚户区改造,启动了漫山村棚户区改造拆迁。改造农村公路80.1公里,硬化路面185.1公里。扎实推进了41个新农村点、10个建制镇垃圾收运系统和4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区主干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城区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建立了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城市管理网格化、数字化。开展了城乡环境十大整治提升行动,关停玻璃拉丝污染企业6户;高铁、高速沿线可视范围高空广告牌全部拆除,清理牛皮癣广告5.67万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9.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4.6万平方米,查处非法买卖土地12宗,狠刹了违建和非法买卖土地的歪风。加强了古村落保护,全年保护修缮古建筑681幢。全面实行“河长制”和山塘水库“人放天养”,推进主要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可视范围林相改造试点工程,人工造林1.74万亩,封山育林2.25万亩,森林抚育17.2万亩,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四、强力推改革,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积极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商品房库存25.67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公布了县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精简合并行政审批事项45项,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120项,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推进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办理时效明显提速。完成了92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各项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契机,摸排调查农民住房1万余幢,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4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普遍存在的因抵押物不足造成贷款难问题。

五、倾力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投入民生资金18.6亿元,占县财政总支出的74.6%。城镇新增就业530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67.5万元,扶持创业   685人,带动就业298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5%,发放养老金4112.21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顺利整合并轨。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836户、林垦区危旧房改造790套。实现3737名贫困人口脱贫和2个贫困村“摘帽”。加大了科技投入,获省市科技立项10项。紫阳六小和源头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各类体育健身场所203处、20万平方米高考考生比和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三,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启动了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徽剧传习所和文化馆建设。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婺源成为万里茶道申遗节点之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年接待来信来访2076件(人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成立了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指数名列省市前茅

六、着力转作风,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09件,满意率达100%。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和县长例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按标准开展公务活动,“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4.53%。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群众办事难和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治理,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严肃责任追究,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案件7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案件6起。

此外,市场和质量监管、物价、邮政、保密、档案、气象、水文、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应急管理、外事侨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地方志、县长热线、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一年来,我们成功创建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和江西省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全省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江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等一批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政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克难奋进、勇于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婺源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倍加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产业层次不高,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创新动能不足,发展方式不优,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少数项目因前期工作、征地拆迁等原因进度滞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不够、作风不实,服务意识和执行力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17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1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打好扶贫攻坚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及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项目建设,在夯实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科学化,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工作的总开关,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建项目。

主动作为争项目。以我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实时跟进国家、省市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和扶持重点动态,谋划、包装、储备、申报一批农田水利、扶贫开发、棚户区改造、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抓好项目对接,争取资金支持。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省外项目资金,加快培育支柱产业。

大干快上建项目。全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9个,总投资22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6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立足于服务全域旅游、改善城乡民生、提升城乡功能,重点建设六类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一是乐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项目投资20亿元,二是外环线三期、赋春过境公路、乡村旅游公路等城乡道路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三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12亿元,四是七里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等主题公园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五是秀美乡村、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等改善城乡民生项目投资17亿元六是高铁站房扩建、城乡客运一体化等丰富城乡功能项目投资11亿元。产业项目主要围绕“全域旅游”做文章,重点推动1月25日集中签约的“百亿”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建设。

创新机制促项目。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在棚户区改造、水利设施、公路交通、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大额低息长期政策性融资,破解政府投入资金难题。强化用地保障,在争取用地指标、盘活存量用地的基础上,统一补偿标准,坚持阳光操作,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切实提高供地能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实行工期倒排、进度倒逼、挂图作战,指挥部每周晒进度,政府办半月督查,县政府每月调度,确保项目建设按序时进度推进。

二、放大“旅游+”效应,在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上绘出更大手笔

始终把旅游业作为第一产业,以更高的标准,更活的机制,更优的政策,更好的服务,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升级发展。

推进全景式打造编制《婺源县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出台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启动星江文化村、翼天文化旅游城二期,打造以丛溪庄园进士村、五龙源国家山乡度假公园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以微型马拉松、古道体验、攀岩探险为代表的乡村健身娱乐项目,以白石总裁论坛、严田博士论坛为代表的会展论坛项目把秀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点开发和文化生态资源禀赋深度结合,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新亮点,实现全域之内移步换景、路路通景、处处皆景。确保新增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1个,4A级乡村旅游点3个。

推进全产业融合加快精品民宿、民宿型农家乐、民宿示范村发展依托各差异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主题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促进农旅互动持企业开发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提升茶叶、砚台“三雕”、荷包红鲤鱼、皇菊等特色旅游商品附加值,促进工旅互通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打造一批历史人文旅游景观;深入挖掘以“三雕”、歙砚制作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激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包装建设一批文旅项目举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开发骑行、登山、攀岩、探险、房车野营等户外体育旅游产品,把婺源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运动场,促进文旅互融。抓住上饶建设国际医疗旅游先行示范区契机,发挥婺源传统中医中药优势,打造著名养老养生目的地。依托智慧婺源大数据平台,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智能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

推进全领域合作。依托婺源区位、交通和旅游品牌优势叠加效应,积极融入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和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合作圈。加强与周边名山、名湖、名城的全面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积极争取上饶—三清山—德兴—婺源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融入三清山—德兴(港首)—婺源国家生态旅游先导区,形成旅游新卖点。进一步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发,引进一批实力强、团队好、品牌优、有情怀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重大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力争全县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门票收入5亿元、综合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14%、16%、20%。

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深化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黑车”“黑导”和欺客宰客、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旅游行业诚信经营、规范执业,优化旅游环境,巩固提升游客满意度;引导全社会树立“人人都是导游员”意识,增强婺源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创建,吸取其他旅游城市“天价虾”“天价鱼”事件的教训,自觉维护婺源旅游品牌。鼓励城乡居民以参与经营、参与服务、土地流转入股、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全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三、加快产业集聚,在壮大生态工业上力争更大作为

着力优化发展平台。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探索实行“决策机构一元化、管理机构扁平化、服务机构企业化”模式。稳步实施扩园调区工作,将规划面积拓展至8平方公里。完成旅游商品产业基地的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力争园区建成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40家,吸纳就业1.4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利税4亿元。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一方面,坚守传统产业,发展好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家纺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投资16亿元的天津奥瑞克年产3万台电梯及智能制造科技园项目、投资8亿元的浙江金华九和金属庭院运动用品生产项目等一批新上大项目,加快启动中国中药重组佑美药业项目,新培育智能制造和现代中药产业。

切实加大帮扶力度。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坚持和完善领导挂点联系企业” “工业日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工和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多、耗时长等问题,不断提升安商、扶商水平。整合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持续扩大工业投入,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切实加强企业运营情况动态监测,大力推动新升规”“小转规,夯实工业经济基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

四、强化示范带动,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推进1111现代农业创建工程,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保护标识,力争年内新增三品一标 4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引进茶叶科研机构,提升茶叶品质,整合婺源绿茶品牌,不断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力争茶业系列产值3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确保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2家;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支持开展网上直销,让农民从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3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山塘水库整治工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打造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精品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0.56万亩。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农业服务体系。

五、统筹城乡发展,在改善人居质量上实现更大提升

完善城区功能。服务九景衢铁路建设,力促年底建成通车。编制完成《婺源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和城市景观设计。实施外环线三期、高铁站房扩容、地下管网、换乘中心等优化城市功能项目;实施好乐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县城饮用水源引水、城市路网、立体停车场等民生项目,实施好七里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天佑森林公园项目和城区水景夜景等景观提升项目,完善县城宜居宜游功能。以最坚决的态度推动棚户区改造,坚持创新方法,坚持让利于民,坚持公平公正,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形成决战决胜的态势,全面完成1395户棚改计划。

提升乡村品位。按照《江西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三年完成全县1487个自然村整治提升。年内在完成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投入5亿元完成300个村庄整治提升和35个高品质示范村点建设。全面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电网、广电网、互联网等“七改三网”建设;科学配置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和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公交站等“8+4”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婺源民俗民风,美化村口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庭院环境;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推进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互促进;注重保护传统民居,传承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将徽派进行到底”,新建房屋必须统一风格、限定层高、彰显特色,继续改造非徽派建筑1000幢以上,保护古民居200幢以上,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

加强城乡管理加强智慧城管运用,健全和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市场化。全面实施镇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推动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十大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与“最美乡村”名实相符的城乡景观。以“零容忍”的态度,铁心硬手查处城乡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坚决整治房乱建、棚乱搭、摊乱摆、车乱停、线乱拉等严重影响“最美乡村”形象的行为。

六、突出标本兼治,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作出更大努力

强化节能减排。全面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建立和完善污染源及治理设施数据库。编制和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成县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严格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要求,落实节能减排政府责任制和企业约束机制,加强节能调控和节能监察

强化保护提升。加快完成编制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专项规划,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启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三条红线”制度。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山塘水库全部实行“人放天养”。继续推进天然阔叶林禁伐,减少商品林砍伐,切实加大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景区景点周边林相改造和名木古树、村庄风景林的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整治非法电炸毒鱼、畜禽养殖污染、农家乐污水、河道非法采砂,严格限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让“最美乡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花更美。

七、深化改革开放,在激活发展动力上释放更大潜能

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网上审批系统,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稳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户口一元化改登工作。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发展。创新商事登记改革举措,积极试点简易注销程序,构建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三公”经费等公务消费支出信息化监管改革,确保我县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全面上线。

扩大开放合作。全方位融入高铁时代,抓住九景衢铁路开通形成的交通优势叠加效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坚持推行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立足于资源优势,围绕招大引强目标,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对接合作,争取引进一批有利于促进婺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婺源长远发展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真正提升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继续实施“婺商回归”,抓好电子商务众创街区、旅游商品产业基地、中医药产业园招商建设。探索“协同共建、利益共享”模式,借力上饶经开区和大数据产业园的平台基础和产业优势,引进一批高科技和大数据产业项目。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完善招商项目履约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落地建设投产,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全年力争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50亿元,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

八、加快小康进程,在提高幸福指数上争取更大成效

推进精准扶贫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完善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机制,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生态补偿、保障扶贫、教育扶贫等各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谋划和实施好扶贫产业项目确保6个贫困村摘帽,3733名贫困人口脱贫。

落实民生保障完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落实“稳岗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执行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抓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加大对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力度。

统筹社会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城乡学校网点布局,抓好城南教育园区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进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徽剧传习所、文化馆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和清华、珍珠山、段莘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全面落实好“两孩”政策,着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力争新增申请专利140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2个以上。大力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加强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县,强化普法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和大数据、互联网运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天候、全覆盖、网格化、数字化的社会治安管理格局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合理诉求。时刻紧抓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推动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加强道路交通、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事。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机制,全面行政务公开,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等信息发布虚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坚持科学理政,高效干事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构建综合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精文简会,更多地深入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以问题导向、目标管理倒逼效能提升。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确保抓一件成一件,不断提升政府工作的决策、协调、执行效率。

坚持为民执政,务实干事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导向,使政府工作更加契合民情民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不求短期效应,认定了的事情就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群众认可的工作业绩。

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做事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规定,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准则,严防四风反弹,深入开展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治理,始终把政府行为置于阳光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系统所有公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尽责、秉公用权,涵养正气、弘扬清风,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激情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婺源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7年2月

 

 

名词解释

1.“旅游110”: 我县整合19个涉旅单位职能,组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调度中心,简称“旅游110”,从县旅游、市场监管、公安、物价、交通、城管等6家常驻单位抽调23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法院、交警等13家非常驻单位统一接受调度;各乡镇及150多个村建立旅游联合监管机制,全面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2. “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公布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的通知》,全国30个旅游目的地入选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其中婺源是江西省唯一一个入选单位,国家旅游局给婺源定位为“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

3. “以企业为核心,五年决战150亿”: 为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以企业为核心,五年决战七千亿”战略部署,全面加快推进婺源工业经济实现绿色发展、进位赶超,我县决定从2016年开始,实施“以企业为核心,五年决战150亿”的工业强攻战,争取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

4. “1111”现代农业创建工程:十三五期间,持续壮大婺源绿茶产业体系,发展10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100个秀美乡村,培育1000个高品质农家示范户。

5. 城乡环境十大整治提升行动:即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防控治理、非徽派建筑改造提升、户外广告、牛皮癣治理、蓝皮棚整治、绿化、亮化改造提升、道路和市政公共设施提升、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店外经营、乱堆乱放整治、农贸市场整治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十大整治提升行动。

6. 乐安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星江河道治理长约31km,城区防洪工程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其中清淤疏浚总长8.5km,建设堤防及护岸长约37.26km(其中防洪堤长29.72km,护岸长7.54km);新建或加固沿河堤顶防汛公路长约33.5km;改造天佑大桥1座、星江电站拦水坝1座,新建城北大桥1座、城南步行桥1座、拦水景观坝2座、汤村街排涝站1座、自排涵7座、自排挡洪闸3座、沿河埠头30个和休闲码头6个及生态环境建设等;2017年主要建设内容:武口大坝至景观桥两岸综合治理、沿河绿化、坝顶公路、主题公园和景观建设。

7. 外环线三期项目:杨坑经湖林至高砂,里程8公里,技术标准一级公路,其中新建7公里、改造1公里、路基宽23米、路面宽20米。2017年完成路基和桥涵工程。

8.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9. “放管服”改革:“放”: 即中央政府下放行政管理权,并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 “管”: 即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服”:即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在市场运行中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