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材料(十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4日在婺源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吴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和2015年的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婺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速提质、取得重大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践行群众路线为保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拼搏,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生产总值由47.7亿元增长到83.03亿元,年均增长11.7%。三次产业比例由15.3∶40.7∶44优化为13.6:32.5:53.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37.95亿元增长到89.49亿元,年均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亿元增长到43.18亿元,年均增长15.7%。财政收入实现了13.14亿元,增长了2.04倍,自2008年以来总量在全市首次进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到10.18亿元,增长了2.58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7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五位。全县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2个,稳居全国县级之首;接待游客由530万人次攀升到1529万人次,连续8年全省排名第一;门票收入由1.33亿元提高到3.6亿元;综合收入由23亿元提高到7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6%、22%、27%。婺源绿茶连续21年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占欧盟有机绿茶50%以上的市场份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6.67亿元增加到12.9亿元,年均增长14.1%。累计实现外贸出口5.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42.7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2.3倍和2倍。

——五年建设,城乡魅力日益彰显。五年来,累计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48.5亿元,一些群众企盼多年、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9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3.8%、城市绿地率达43.4%。京福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九景衢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婺源走进了高铁时代。累计投入10.27亿元,完成公路硬化1223.3公里,硬化公路总里程达289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实施了“一环五区”、“智慧婺源”建设、立面改造、绿化亮化美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景观提升工程。累计投入3.3亿元,先后实施了263个新农村建设点和29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新增造林9.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2.6%,国家生态乡镇达13个。婺源绿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处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19个,位居全省第一。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主要公路沿线、河道两旁、景区景点可视范围内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现象明显减少,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中国最美乡村的形象更加名副其实。

——五年实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全县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9.3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比重达70.75%,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新建保障性住房201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965户,改造城区、林区、垦区危旧房1969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79元增长到9805元,年均增长1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39.74亿元增长到87.6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44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000元。

五年来,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江湾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获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创建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卫生县城,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连续两年获得江西省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先进县。

此外,物价、邮政、保密、档案、气象、水文、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地方志、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应急管理、县长热线、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5年是婺源跨入高铁时代的第一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新局面。全年GDP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发展主导产业

旅游产业提质提速。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婺源召开。航空旅游项目在全省率先运营。熹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瑶湾被评为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篁岭景区二期、丛溪庄园二期、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平顶山五星级度假酒店等项目扎实推进。实施了“旅游厕所先锋革命”工程,新建、改建景区公厕44座。开展了高铁沿线城市旅游推介等系列宣传活动,“最美乡村、梦里老家”品牌进一步打响。全年接待游客、门票收入、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9.2%、16.1%、16.9%。荣获“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称号。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正式开演,举办了首届中国“六月六”晒秋文化节、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大赛等文化赛事;承办了全国登山健身大会等20余项国家、省级体育赛事,被授予“中国门球之乡”。

生态工业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实行了“工业日”制度和工业企业入笼统计工作机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户。举办了4次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累计开竣工项目28个,总投资11.23亿元。婺之绿农业科技、森源服饰、昌源茶叶竣工投产。好时服饰、智佳汽车模业等在建项目扎实推进。旅游商品产业集群被命名为“2015年度上饶市工业重点产业集群”。

特色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种植面积27.72万亩,总产12.18万吨。投入1.11亿元,完成了6座小(一)型水库和34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高标准农田1.01万亩,开发整理土地6547亩,实施了江湾、赋春、浙源、思口、秋口防洪工程和高砂河河道整治工程。茶园面积拓展至18万亩,茶叶产量1.52万吨,加工贸易量5.67万吨,茶业系列产值28.2亿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12.65亿元,成为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四绿一红”品牌之一。油茶改造2万亩,毛竹低改4.42万亩,被列为全省竹类特色产业项目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32家,成立家庭农场2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60家、总数达535家。

(二)着力强化项目攻坚

全年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支持项目226个,争取资金 12.9亿元、增长14.2%。成功争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篁岭民俗文化村和《梦里老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被列为2015年度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外环线、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美丽乡村建设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调度项目。着力破解项目要素瓶颈,收储土地1152亩,争取用地指标1075.4亩,完成房屋拆迁5.69万平方米。继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三级四定五包”责任制,充分利用“婺源重点项目群”微信平台,强化日常调度,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4个,完成投资14.28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竣工5个。

(三)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了婺源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城乡规划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智慧婺源运营管理中心竣工投入使用,赵斌藏馆、华星国际电影城、城区污水管网及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年投资3.11亿元,完成了公路路基改造462公里、路面硬化453公里, 完成S201大二线“畅安舒美”省级示范路工程,启动婺桃线市级示范路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了68个新农村建设点和29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继续开展了农村非徽派建筑改造工程。加强城乡建设监管,严控违建行为,净化城市环境,查处县城区违章建筑207户,强制拆除乡镇占用耕地违章建设面积1186平方米,拆除县城区各类广告563块,高立柱广告29块,拆除面积达1.3万平方米。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加强了林木采伐管理,采伐量下降19%。成功申报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四)着力推动改革创新

进一步简政放权,扎实推进了政府“三单一网”改革,精简县级行政审批项目46项,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116项。实施商事“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办理时效提速57%。公车改革稳步推进。组建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健委,部门职能进一步优化。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局。创新开展金融扶贫、“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组建了19支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推行县领导和部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开辟了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新签订并实施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项目资金达38.81亿元,同比增长15.99%。利用外资4335万美元,同比增长11.87%。

(五)着力提升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共投入民生资金16.62亿元,占县财政总支出的72.5%。城镇新增就业5253人;安置困难群体再就业419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扶持创业1072人,带动就业408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01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80元。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290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165万元。138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和88套公租房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4000户、林垦区危旧房改造720套。10所农村幸福院完成修建并投入使用。全面落实政策性农房保险,投保率达100%。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新建校舍2.13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41万平方米;启动了紫阳六小、源头幼儿园和7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婺源茶校与江西农大合作开设的茶学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招生108人;高考成绩综合考生比和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二,天佑中学考生勇夺全省文科状元;荣获第二轮省级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全省第一名;积极稳妥解决原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向4049名代课教师发放补偿金2319.2万元。完成“户户通”卫星接收设施安装18000户。建立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28.29万份,建档率达83.7%。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

社会管理持续加强。法制工作得到巩固,“六•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进“天网”和“地网”建设,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药品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开展“把纪律挺在前面”试点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办事,“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7.77%。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90起,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17起。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接受人大代表专题询问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按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5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完成了行政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全面推行了法律顾问制度。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县上下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唱响了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绘就了绿色崛起的路线图,谱写了富民强县的新篇章,成绩来之不易,蕴含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归功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倾力支持,饱含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婺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婺源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升级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发展过程中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刚性支出大,财政保障能力有限,群众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民生保障、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四是一些干部担当意识不强、遇事推诿扯皮、破解难题办法不多的现象依然存在,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婺源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婺源和全国一样,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开创婺源发展新局面。

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婺源县委关于制定婺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按照《建议》提出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婺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深入推进“建设一个最美,打造两个第一”战略,全面提升以旅游为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把婺源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婺源特色的富民强县、绿色崛起新路子。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确保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0年相比提前两年实现翻番,确保到“十三五”期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做足“旅游+”文章,初步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1:31:58,旅游综合收入和以茶产业为龙头的生态农业综合总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和50亿元,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

——生态文明全面加强。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水资源和废弃物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森林、湿地、饮用水源地等得到进一步保护,力争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城乡面貌更加美丽。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立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为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2016年主要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及节能减排各项任务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以旅游转型为突破,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丰富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编制民宿旅游产业专项规划,发布民宿标准规范,制定民宿扶持政策,开展民宿评星评级,引导民宿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差异化和规范化发展。实施民宿聚集区基础设施改善和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完善休闲酒吧、民俗体验馆、购物场所、运动场所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民宿旅游点。大力推行“互联网+民宿”模式,鼓励民宿产业合作抱团发展,形成旅游经济的引爆点。积极发展户外运动旅游,启动“一环两道”建设,推出适宜不同季节和人群的精品徒步旅游线路;开发骑行、登山、攀岩、探险、房车野营等户外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模式效应,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医疗、养生、会展、培训等融合发展,着力发展体育旅游、文艺创作、研学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农业、影视基地、养老服务等新业态。

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规划布局,着力开发旅游休闲产品,提质旅游观光产品。启动篁岭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二期、耐克体育公园忆境田园梦里老家、丛溪庄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华星国际电影城、平顶山五星级度假酒店、鑫邦旅游休闲度假区一期、金水湾福邸度假酒店建设。继续推进严田、庆源、瑶湾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厕、旅游公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景区品位和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旅游交通服务,加快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引进“专车”和“租车”服务,提升自驾游和高铁游交通对接服务水平,建立景区旅游公交换乘机制,加强旅游高峰期预警管控,切实解决旅游高峰期游客出行拥堵问题。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一部手机管旅游”。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实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三级”联动机制(旅游110)和明码标价机制,严厉打击“黑车”、“黑导”、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不断提升婺源旅游美誉度和满意度。精心抓好旅游推介,加强与周边著名景区的资源互补,积极融入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合作圈,努力开拓境外游客市场,并纳入旅游统计。力争完成接待游客1728万人次,门票收入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88亿元,分别增长13%、12%、16%。

 (二)以文化生态为优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巩固生态优势。抓住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工程试点县”、“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契机,探索建立生态有偿、生态补偿、生态赔偿机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建立PM2.5及负氧离子固定检测点,以实时数据展示婺源优质空气。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快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和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实“河长制”,规范河道采砂行为管理,严格控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严厉打击非法电、炸、毒鱼行为,加强山塘水库水环境治理,在全县山塘水库禁止化肥养鱼,尽快实现人放天养,确保所有乡镇界面出水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加强蓝冠噪鹛等珍稀鸟类栖息环境保护。巩固天然阔叶林十年禁伐成果,全面建立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的长效机制;实行主要公路沿线和主要景点景区可视范围山林长期禁伐。

推进文化保护。加快推进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切实做好以朱子文化为重点的徽文化挖掘整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和徽剧传习所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古民居保护立法。继续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更多支持,加大古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坚持疏堵结合管理古村落农民建房,严格管控古村落开发建设,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护好婺源的古村落,力争做到少推山、少填塘、慎砍树、不破坏古村原有面貌,保护好水口、后龙山、溪流、古巷、徽派建筑等古村落山水环境和原有风貌,传承好婺源深厚的历史文脉,留住梦里老家的悠悠乡愁。

强化监管执法。铁心硬手推进环境保护与监管执法。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严防源头、严管过程、严惩后果,形成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环境治理体系。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大检查和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保持严厉惩处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餐饮宾招服务业排污、施工排污的综合整治力度。

 (三)以园区开发为平台,促进工业集群发展

加强园区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扩区调区”工作,推动园区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标准化厂房三期项目建设,完善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力争园区建成面积达6.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总数达140家。

强化工业调度服务。坚持每季度集中开竣工、每月“工业日”等工作机制,营造浓厚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氛围。加强重点企业、产业运行动态监测服务,完善企业入统工作机制。用好各类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的企业发展。加大政金企对接力度,积极落实“财园信贷通”等金融扶持政策,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园区土地管理,严格管控工业用地性质,坚决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促进工业集群发展。以旅游商品为主导产业,依托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平台,加快引进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展示企业落户,促进旅游工艺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对旅游商品、绿色食品等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服务,进一步增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

(四)以扶贫攻坚为统揽,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形成“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的精准扶贫新格局,确保实现2个贫困村摘帽,3733人脱贫。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强粮食储备和粮食调控,确保全县粮油市场稳定。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江湾、赋春、浙源、思口、高砂防洪工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打造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精品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农业服务支撑体系。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高效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畜禽特色养殖、蔬菜瓜果、油茶竹林、特色水产等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一批示范基地、示范户。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和原产地保护商标,打造农业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新建、改造标准化有机茶园5000亩;全力抓好婺源绿茶品牌整合,加快茶产业从资源经济向品牌经济、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力争全年茶叶产量1.6万吨,加工贸易量6万吨,茶业系列产值32亿元,出口创汇4800万美元。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体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五)以提升品质为导向,推进城乡一体建设

统筹推进城乡基础建设。顺应民心民意,开工建设一批事关婺源发展、影响长远和群众生活需求的城乡基础建设项目。突出抓好智慧旅游、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湾)、婺源香田文化旅游综合体、天佑东路及五一路建设、天佑森林公园和东溪公园、环城西路锦屏路改造、村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紫阳六小及源头幼儿园、绿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等十大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抓进度,力争年内基本建成。

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完成《婺源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编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全力支持九景衢铁路建设。精心做好高铁新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的城市设计和建设。积极开展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城同创”;扎实推进门球馆、旅游公厕、里弄小巷、智能路灯、农村危旧房改造和自然村公路硬化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服务功能。下大力气抓好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小区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区景观提升工程。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新建城区污水管网32.5公里、改造2.4公里,切实提升城区垃圾治理、污水处理能力。严格落实“三级联动”防控违法建设机制,铁心硬手管控违章建设。全面推进智慧婺源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的网格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

精心抓好最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44个新农村点建设,突出抓好中心村建设。注重保留历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挖掘民俗文化、彰显地方特色,逐步实现“一村一产业、一村一品牌”。规范农民建房管理,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江湾、清华、赋春等中心集镇建设,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大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小区等乡村特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努力实现合理开发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营改增”改革,强化综合治税措施,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效益。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管理、控费新机制。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三权发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稳步推进户籍制度、征地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土地新模式。全面完成公车改革。积极推进人民武装工作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全方位对接高铁时代,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珠三角等大战略、大城市,努力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实施精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产业支撑型企业和一批产业链补充型企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让客商安心、放心、舒心投资兴业。加强招商项目的调度服务,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全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利用项目资金44亿元,利用外资4768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额1.5亿美元。

增强创新创业活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坚持开放共享,依托“互联网+”、“旅游+”,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园区标准化厂房等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充分激发社会的创业热情,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成紫阳六小和源头幼儿园建设,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加快7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及周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县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完成江湾、沱川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老城二期15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清华、赋春、太白、浙源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依法治县为重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平安婺源、法治婺源”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探索建设智慧型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不断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认真落实信访领导包案制,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依法开展打击“三堵五闹”违法行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基层监督执法力量,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需要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加快职能转变,扎实推进“三单一网”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推行网上审批、联合审批,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重点抓好执法权、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省心、省时、省钱。要全面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政府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制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意见。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使各项工作更加体现科学性。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在执行上看精神、比速度、见高低,以实干促发展。要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三严三实”要求,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与监察力度,加强村级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把更多财力用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政府自觉过“紧日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婺源新一轮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36万人民,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婺源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2016年2月

   附件:《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旅游厕所革命先锋行动”工程:2015年,国家旅游局针对旅游景区厕所脏乱差现象,发起了“旅游厕所革命”清理整治活动,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国旅游厕所全部达标。江西省积极落实国家旅游局部署,推出了“旅游厕所革命先锋先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4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家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自我加压,率先作为,塑造江西旅游厕所品牌。

2.“四绿一红”品牌: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茶叶品牌整合的实施意见》及《江西省农业厅关于确定省茶叶重点支持品牌的通知》精神,确立“四绿一红” (四绿:婺源绿茶、遂川狗牯脑、庐山云雾、浮梁茶,一红:宁红茶)为江西省茶叶重点支持品牌,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力争通过5年努力,打造1~3个全国茶叶知名品牌。

3.“三级四定五包”责任制:“三级”,就是建立项目指挥部、项目总指挥部和项目综合督导组三级项目推进机构;“四定”,就是定项目、定人员、定进度、定奖惩;“五包”,就是项目指挥部对征地拆迁、前期工作、施工队伍选择、工程建设服务、安全维稳五个方面一包到底。

4.S201大二线“畅安舒美”省级示范路工程:为提高国省干道“三个服务”水平,交通运输部提出在全国组织开展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示范路创建活动。S201大二线“畅安舒美”省级示范路工程起点江湾镇婺源与休宁交界,终点婺源与德兴交界,全长49.6公里,是全市唯一已完成实施并投入运行的省级示范路。

5、“三单一网”:“三单”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一网”指政务服务网。

6.“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指企业登记由原来的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由市场监管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7、“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是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创新,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婺源和会昌、余江三县被列入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项下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10.“河长制”:是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保护和治理的工作机制。

11、“一环二道是指通过自行车骑行绿道和标准户外徒步古驿道,将我县主要景区景点连成一条环线。

12、旅游110:是指按照“统一领导、联合执法、集中接诉、分工负责、分类处理”的工作原则,整合多个部门的执法力量,构建部门协作,县、乡、村(社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旅游市场高效执法机制和快速维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13.民宿:是指按照“传统质材的房舍、怀古简朴的家具、文化艺术的用品、酒店标准的洁具、现代温馨的寝品、规范礼貌的房屋、放心安全的食品、植入文化的村庄、具有体验的节点、醒目美观的旅标”等十条标准,经整体设计、修缮和改造,以“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为特色,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营性场所。

14. “三级联动”防控违法用地违章建设机制:为加强城乡建设管理,预防和控制城乡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行为,由县公安、城管、国土、规划、供电供水等县直相关单位及乡(镇、街道、园区)和村(居)委会等部门组成“县、乡、村”三级管控。

15.三权发证:是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6、“三堵五闹”:是指堵门、堵路、堵工地,闹访、闹丧、闹医、闹机关、闹企业的违法上访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