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材料(十八)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1月16日在婺源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  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婺源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2.1亿元,增长15.2%(现价)。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达2.35亿元,增长2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增长15.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8亿元,增长19.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增长2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4元,增长8%。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8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6:42:41.4优化为16.4:41.7:4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达到7.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达到84.6%。乡镇财政逐步壮大,紫阳镇财政收入达6476万元,列全市5个财政收入超5000万元的乡镇之一。秋口、中云、镇头、江湾、赋春5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中云、镇头、秋口3个乡镇财政收入比上年翻一番。
    (二)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强势推进。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目标,着力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在12个主要景区推行“通票制”,成功组建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景区品位日益提升,启动了“花开百村”工程,积极打造油菜花景观,全县完成冬种油菜播种面积7.46万亩,132个自然村、13个重点景区栽植花果苗木13万余株,塑造了全县大景区形象;汪口村、林生茶叶观光园等四处景区(点)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灵岩洞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我县成为全国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旅游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新增旅行社2家,总数达18家;新增星级宾馆2家,全县宾馆床位达1万余张,农家旅馆床位达4000余张。旅游推介再上台阶,成功举办了2007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走进婺源演出,与国内百强旅行社签订了“迎奥运乡村游”等系列合作协议,扎实开展了“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中国旅游强县”。全年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810万元,综合收入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0.1%和27.5%,旅游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旅游业的强势拉动下,商贸、交通、通信、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44亿元,占全县GDP的41.9%。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的工业发展格局初露端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成为新亮点,成功引进了2个国家863项目,即投资8亿元的专用新型电子芯片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和投资2.16亿元的氮化硅陶瓷产业化项目;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洁华环保正式投产,盾翔管业项目和天佑药业入园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全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亿元,启动了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和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园区建成面积达2.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59家,其中投产34家;园区销售收入10.1亿元,增长170%,上交税金4350万元,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亿元,增长67.2%,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增长68.6%,上交税金4500万元,比上年净增1500万元。
    以茶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了万亩良种茶园工程,林生实业、远泉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投资茶园建设成为亮点;投资10亿元的“华夏茶博园”项目正式签约,投资5亿元的深宝华发茶饮料原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茶产业发展朝高技术、深加工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成功举办了“婺源绿茶”杯中国·江西首届茶叶博览会,与安徽黄山、福建武夷山、云南普洱、北京宣武区等全国十大茶叶产销地联合签订了《产销两地战略合作协议》,婺源绿茶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申报“婺源绿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完成茶叶加工贸易量1.8万吨,实现茶叶系列产值3.9亿元,分别增长12.5%和26.6%,茶农人均增收130元。
    在着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全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31.4万亩,总产达12万吨。新增“AA”级绿标和“有机”双认证农产品5个。江湾大畈、中云横槎等20个村被列入全省“十百千”工程“一村一品”试点村。全县4家省级、10家市级、7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联系带动农户2.6万户,户均增收320元。
    (三)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城区新增房建面积29.9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8.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39.1%。完成了源头新区概念性规划,启动了行政新区基础设施、城市拆迁集中安置区建设等工程;新天佑中学、婺源博物馆新馆、旅游集散中心、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国际大酒店、婺源宾馆、清华婺大酒店、宝婺大酒店等一批星级宾馆主体工程全面完成;一江两岸一期、文公北路四期程基本完成。调整了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土地管理秩序,被评为“全省土地执法先进县”。
    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完成了14个乡(镇)总体规划、6个集镇规划和13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积极开展清理整顿非法转让、占用集体土地建私房活动,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加快制订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更加活跃。全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808万元,完成农村改路190公里,改水5850户,改厕6840户,92个试点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完成路基改造101公里,路面硬化138公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到60.8%,渡改桥工作效果明显,曹门大桥建成通车。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扎实推进,新开通了镇头、沱川、浙源3个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全县有线电视网络覆盖70%的乡镇。城乡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建移动、联通基站49座,铺设通信光缆250公里,新开通24个行政村宽带,全县自然村通讯覆盖率达到95%以上。35千伏香田变电站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夯实,开展了2座中型、4座小(一)型及2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95座山塘溢洪道完成了达标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强,改造中低产田9000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耕地1229亩,为 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平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完成了公务员审批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套改审批工作。财政改革继续深化,在县直单位全面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开展了社会综合治税,8个乡镇开展了“乡财县管”试点工作,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全部实行了“一卡通”发放。国资监管体制逐步理顺,县汽运公司、民爆公司、茶科所等单位改制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通过了省林改办检查验收。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补发工作。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取得新的突破,年内实现进资并动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全县共引进利用县外资金16亿元,增长63.3%;国(境)外资金1140万美元,增长36.2%。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家,总数达10家,出口产品结构呈多元化趋势,预计完成自营出口1200万美元,增长49%。
    全民创业蓬勃发展。新增私营企业89户,总数达49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75户,总数达5555户;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达4.6万人。
    (五)资源保护取得实效,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造林3万亩,完成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绿化里程35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4.6万株,新增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46.2万亩,全县列入国家和省级补偿范围的生态公益林达154.7万亩。开展了林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县林业违法案件监督举报中心,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林政管理新机制,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成功创评“全国绿色小康县”和“首届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
    环境保护取得实效。以年损失税收1000万元的代价,坚决关闭了天然阔叶林消耗大户迈尔泰木业公司和两家高耗能电石企业,同时启动了龙泉、富新两座煤矿的关闭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在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三同时”执行率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76吨,化学需氧量削减45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专项整治“5·31”零点行动,居民饮用水水质进一步提高。江湾镇被命名“全国环境优美镇”,填补了全省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空白。
    古村落保护扎实推进。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组织了全县性的古民居普查、建档工作;引导村民成立古村落保护协会,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联控网络,坚决制止和有效防范古民居违法拆毁变卖行为;继续实施“改徽”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保护,维护了婺源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沱川乡理坑村入选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浙源乡虹关水口、察关水口、思口镇思溪村口入选 “中国经典村落景观”。
    (六)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民生质量进一步改善
    全年用于民生工程的财政资金9358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2082万元。年初确定的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济困助学、住房、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八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落实,民生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县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36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100人;3万名城镇职工和1626名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圆满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人均月增发养老金273元,全县年增发养老金1900多万元;8700余名农村困难群众和5000名城镇困难群众享受低保;2.1万名城镇职工、居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5.4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85名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大病医疗救助;4.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了学杂费,7860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免费提供的教科书,449名普通高中学生、289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83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建成经济适用房2.4万平方米、廉租房3000平方米,帮助233户中低收入家庭和50户特困家庭圆了住房梦。
    (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教兴县步伐加快,全年申请专利11项,推广新技术40余项,争取到国家科技立项1项、省级9项、市级3项,专用新型电子芯片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扶持项目计划。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素质教育稳步推进,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前茅、全省前列,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县选手王圭同学参加第12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一举夺得3枚金牌。成功举办了华东六省一市老年人门球赛和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我县选手在运动会上获得2金1银的好成绩。注重文化保护与开发,创作编排了一台彰显特色、荟萃精华的婺源民俗文化演艺节目,汪口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县文广局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健全了城乡预防保健体系,加快了以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创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62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级评审验收。继续保持了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8.8‰,人口生育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和“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建立19座防灾减灾气象自动站,气象服务区域信息网络基本形成。深入开展了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明显下降。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县交警大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此外,监察、审计、统计、物价、质监、金融、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地方志、保密、档案、水文、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应急管理、社会福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普法工作顺利推进,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对县委决策的落实力度,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加大了对经济工作考核力度。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实现新的跨越”集中教育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以及各界人士、工商联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一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件、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结率达100%。
    2007年,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和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县政府承诺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除县妇幼保健大楼建设因城区规划调整需重新选址而未能如期开工建设外,其他九件实事全部按承诺得到落实。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34万茶乡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人民和驻婺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县人大、县政协,向广大老干部、老同志和所有为婺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婺源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财政增长缺乏强力支撑,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县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提升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目标,努力聚集资源、人文、技术“三大优势”,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三大工程”,打造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茶产业发展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三个中心”,好字优先,稳中求进,促进婺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37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1.6%,达到2.86亿元,力争完成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3%,达到4.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9%,达到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13.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电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实现上述目标,要在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做强旅游、壮大三产为主线,推动发展方式新转变
    紧紧抓住“中国旅游强县”的成功创建和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顺利组建的契机,乘势而上,强化旅游产业支柱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三产总量。力争2008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000万元,综合收入10亿元,分别增长11.8%、37.7%、66.7%;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65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2.3%。
    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一是促进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加快江湾二期、汪口、江岭风光、沱川、浙源等景区的开发建设,继续开展“花开百村”工程,大力鼓励油菜种植,打造“婺源花海”。推进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改徽工程,不断挖掘景区文化,丰富景区内涵,提升景区品位,确保新增国家4A级旅游区1个,力争创评国家5A级旅游区,积极争创中国农业旅游乡村示范点。二是促进旅游企业的做优做强。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工作,不断完善婺源旅游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其做强做大,力争三年内上市。三是促进旅游市场的巩固拓宽。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在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体进行旅游推介,继续举办好2008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提高“中国最美乡村”品牌的知⒍取<绦坛そ邢掠蔚戎氐懵糜问谐。月糜喂煞莨疚罚忧坑牍诎偾柯眯猩绲暮献鳎鼗凡澈M濉⒅槿堑戎谐は呤谐『鸵院⑷毡尽⒍涎俏鞯暮M馐谐 K氖谴俳糜位肪车牟欢嫌呕<哟舐糜巫试幢;ちΧ龋炕怨糯迓洹⒐琶窬拥谋;す芾恚还娣堵糜问谐≈刃颍忧慷陨媛眯幸岛吐糜未右等嗽钡墓芾恚髁㈡脑绰糜我蛋踩⒊闲诺牧己眯蜗蟆N迨谴俳糜尾档男鞣⒄埂<涌炻糜瘟亟ㄉ瑁锝ㄦ脑绰糜喂还� 推进婺女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的规划建设和秋口白石五星级度假酒店等度假区的招商工作。尽快实现婺源宾馆、国际大酒店、清华婺大酒店、宝婺大酒店等星级宾馆建成营业,确保全年新增星级宾馆5家、床位2000张,创评星级农家旅馆30家、床位1000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特色餐饮、交通运输业。加快编制商业市场和网点规划,启动茶乡商城农贸市场搬迁新建项目,建设社区农贸市场,抓好商品示范街、饮食街等特色街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全县农家店发展到300家。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筹建建材市场和商品批发大市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业,加快发展咨询、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强化城乡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市场监管工作责任制。围绕食品、药品、农资、建材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有效净化市场环境。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城镇居民日用品消费价格、菜篮子工程、成品油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各类专项整治力度,有效稳定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NextPage]


    (二)以招商选资、扶优促强为抓手,谋求工业发展新突破
    围绕财政增收,下大力气抓招商、引项目、建平台,全力推进工业“532”工程,即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发展到5家,上交税收过千万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净增税收2000万元。
    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年”活动。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精心编制项目,组织精干队伍专业招商。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大项目,全力攻坚,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项目。三是创优发展环境。继续强化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全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增强部门主动服务的意识,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处理力度。力争全年引进县外资金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积极扶持外贸出口,实现外贸自营出口1300万美元。
    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制造、茶叶精深加工、新材料产业、旅游商品加工等工业支柱产业,着力培植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企业。一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专用新型电子芯片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深宝华发茶饮料原料项目、盾翔管业、天佑药业搬迁入园扩建、清华酒业异地扩建等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年内投产见效,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促进新上规模企业的达产达标。积极做好洁华环保、罗宾汉陶瓷、鄣公山茶业、伟伟服装等企业的服务工作,扶持企业上档升级。三是做好氮化硅陶瓷产业化项目以及大自然木业、科宏电子、中兴电子、菲菲服饰等已签约项目的协调和服务,促其早日动工建设;加大对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浪莎袜业产业园等已达成投资意向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争取项目早签约、早进资,为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建好园区平台。一是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拓展园区规模,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快园区的产业聚集和项目集群。全年新增入园企业20家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力争5家,确保3家,实现园区销售收入2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二是继续加快推进镇头和太白两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使之成为县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补充。三是充分利用市经济开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积极引进项目,使其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发展平台和增长极。
    (三)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2万吨以上。同时,加强县级粮食储备,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力争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5.8%。
    壮大茶业产业。按照省政府“做好一片茶叶,打响婺源绿茶品牌”的要求,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县内茶叶加工企业靠大联强,努力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延长茶叶产业链,加快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和以茶叶大市场为主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规范婺源茶叶市场秩序。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注重培植优良品种,加快标准化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抓好万亩良种茶园种植工程,力争全年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实现自产茶叶7200吨,加工茶叶2.3万吨,茶业系列产值突破5亿元。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市场拉动、示范带动、项目推动,积极培育发展茶业、特色养殖、中药材、森林食品、油茶等特色产业,按照“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从项目申报、技术服务等方面重点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年内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认真实施好婺鄞十万头生猪养殖、荷包红鱼生态观光园等重点农业项目。切实抓好蔬菜基地建设,扩大商品蔬菜种植规模,增强蔬菜供应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果,总结和推广试点村建设经验,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扎实推进今年的试点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培育乡村特色种养产业。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塑造乡村文明新风。认真做好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突出村庄环境整治,规范农民建房审批手续,严格公路沿线和景区景点建房管理,保持徽派建筑风格,争创全国人⒒肪撤独薄�BR>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开展好全县境内江河流域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投资1100万元的钟吕水库和投资749万元的清华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大力实施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进生态畜牧小区建设。加快通行政村公路建设,完成路基改造100公里、路面硬化100公里。投资5000万元,建成110千伏许村变电站、35千伏赋春变电站,改造35千伏城南变电站,实施农村10千伏及以下电网改造升级。巩固扩大“村村通”成果,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高通信覆盖面。
    (四)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取向,彰显城市建设新风貌
    按照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突出婺源特色,彰显文化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
    强化规划龙头地位。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按照县城“千年文化古城区、文化教育行政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商业宾招服务区、居民住宅区”的功能区划定位,编制城区近期建设规划、老城区改造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组织开展《婺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审及公示工作。在做好城市形象设计、塑造城市特色的同时,强化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违规建房和随意性开发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精品意识,推进一江两岸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好才士大道绿色生态走廊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推进老城区改造、东溪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江中集团投资20亿元的婺女村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扎实推进源头区、城市拆迁集中安置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看守所、拘留所、武警内卫中队整体迁建项目建设,启动自来水厂异地改扩建项目,建成污水处理厂,全面完成新长途客运站、公园东路、学府路等续建工程建设。
    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做好城市土地经营文章,推进城市建设滚动式发展。进一步强化城管职能,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加大城市规划监管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严格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
    (五)以强化支撑、激发活力为保障,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发展关键,突破发展瓶颈,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一是注重生态建设和保护。坚持以封为主,封、改、造相结合,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项目续建工程及高速公路、省道通道绿化工程,抓好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进一步完善林政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林业“三防”体系建设,坚决关闭高耗材低效益木竹加工企业。二是抓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持集约用地、节约用地,深入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和基础测绘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深入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抓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实施好以电代燃料和农村电气化县项目。三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坚持“三个坚决不搞”,杜绝新污染源产生。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抓好“环保星江行”活动,强化源头库区水质保护,加强饮用水源环境监管,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构筑人才高地。围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发展战略,以专用新型电子芯片及控制系统产业化、氮化硅陶瓷产业化等高科技项目的落户为契机,大力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把县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高级人才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加强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农村实用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提高对接能力。全力配合做好九景(婺)衢铁路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列入国家开工计划。启动段莘至浙源、清华至沱川旅游公路建设,全面完成汪中线路面硬化,形成县内“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提高婺源“内活外畅”的通达能力,加快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
    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抓好县汽运公司和茶科所改制的收尾工作,扎实推进自来水公司企业改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国有资产,加强产权交易监管,完善对企业改制留守处的考核管理体制。继续抓好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全面推行“乡财县管”,细化部门预算,强化政府采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平稳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深化以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
    (六)以执政为民、改善民生为宗旨,谱写爱民惠民新篇章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们将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重点抓好8个方面37件实事。
    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认真抓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贯彻落实,着力办好6件实事:一是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二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的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工作。三是抓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确保有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四是做好城乡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五是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按照标准予以补助。六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好2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切实强化社会保障。着力办好3件实事:一是实施被征地且完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二是⒏叱钦蚱笠低诵萑嗽被狙辖鹚剑氯司黾�100元。三是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力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参保率达100%。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着力办好5件实事:一是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低保发放水平,低保人数扩大到1.5万人,月人均补差提高到35元。二是规范城市低保工作,月人均补差提高到95元。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敬老院设施,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四是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五是不断完善慈善机构,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提高救助水平。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着力办好6件实事:一是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其中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100%参保,所需资金由财政全额负担。二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的住院报销比例;照顾农村计划生育户,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承担费用由财政负担。三是推进城乡医疗救助,救助资金使用率力争提高到80%,新增城乡低保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四是进一步做好儿童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五是提高1-6级伤残军人医疗保险资金统筹标准。六是推进残疾人康复工程。
    扎实推进济困助学。着力办好5件实事:一是继续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二是为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三是为普通高中学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政府助学金,资助范围从公办学校延伸到民办学校。四是为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五是扩大对考入大学的本县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范围,将考入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
    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着力办好3件实事:一是建成100套廉租住房。二是建成320套经济适用住房。三是积极探索微利商品房的建设、供应办法,逐步解决部分工薪阶层家庭购房难问题。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办好4件实事:一是对1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二是安排财政贴息资金,支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三是安排专项资金,完成600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四是继续推进县直单位定点扶贫。
    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办好5件实事:一是继续做好农村离任老村支书、老主任生活补助。二是安排422.4万元解决1.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设立乡村环境卫生保洁专项资金,补助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四是提高乡镇有线电视入户率,新增5000户农村联网用户。五是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民和农村学生免费放映电影。
    (七)以全面发展、维护稳定为根本,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
    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根本需要,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强做优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启动特教学校搬迁工程,完成县幼儿园迁建工程和源头区小学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天佑中学后续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优化边远山区学校师资配置,促进城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创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婺源实验区,努力做好徽剧、傩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理坑、汪口古村落申遗的准备工作。启动乡镇文化站建设,筹建以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工程的县文化艺术中心。精心运作,努力打响婺源民俗文化演艺节目品牌。整合卫生资源,优化城区医疗布局,推进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抓好赋春、许村、大鄣山、浙源卫生院等国债项目建设,继续扩大村卫生室覆盖面,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创建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五城同创”,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加强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健全信访工作和群众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管,从根本上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的预防、监控和处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建设勤政为民、务实高效、清正廉洁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科学施政,着力提高决策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掌握经济理论和科技、法律、金融、经贸等知识,注重研究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
    坚持务实勤政,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监察,促进效能建设,进一步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加快办事节奏,降低社会各界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制度性成本;提倡现场办公和督促检查,加大督办力度,严格责任考核,切实解决政策不兑现、服务不优、效率低下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应酬,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
    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决策行为。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的监督。
    坚持从严治政,着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事原则,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强重点领域岗位审计监察,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激情成就梦想,奋斗开创伟业;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乘着十七大的东风,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县人民,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推进婺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婺源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08年1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