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欢迎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婺源要闻 >>

青山流金 绿水淌银 古建生辉——新华网专访江西省人大代表、婺源县县长周华兵

发布时间: 2023-01-13 15:58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分享到:



2023年江西两会期间,江西省人大代表、婺源县县长周华兵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婺源如何全力以赴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勇当绿色崛起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婺源篇章与广大网友分享交流。



厚植生态 留住古韵乡愁

新华网:婺源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请问周县长,婺源在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等方面有哪些举措和亮点?

周华兵:婺源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潜力在生态。婺源县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大保护力度。

创193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大自然。婺源因地制宜探索保护分散的小面积天然林,193个自然保护小区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总面积10.98万公顷。目前,已形成六类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助力婺源森林覆盖率提升9%,婺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64%。

积极探索湿地保护制度化。婺源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22年上半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在此基础上,婺源对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区(核心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以“湿地银行”形式反哺湿地保护;启动全省首个县级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森林保护长效机制。婺源县将全县10.98万公顷山林全部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偿范围,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提升和彩色森林项目建设,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197家,从事林下经济作业人数近10万人,林下经济年产值11.47亿元。



绿色崛起 壮大美丽经济

新华网:青山绿水逶迤去,生态富民入画来。近年来,婺源是如何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持续擦亮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又是如何引导百姓增收致富的?

周华兵:婺源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建设,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动摇,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美丽生态变身美丽经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方面坚持生态产业化,护绿成金。作为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县,婺源运用遥感+实地调查的技术,成功搭建GEP精算一张图平台。将生态系统各类功能价值化,给绿水青山贴上了价值标签。对全县3800余栋古建民居全面摸底确权,建立档案库,创新推出古建筑全球认购认领模式,发布全球招募令。对县域森林资源进行确权登记,给绿水青山贴上了发展标签。发挥生态综合补偿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现代“五色”农业实验区、示范区。吸引14家企业入园、9家企业投产,正稀茗茶建成全国首家数字化茶厂,婺芝源灵芝生态康养园、万亩香榧种植基地等项目成为现代农业新亮点,给绿水青山贴上了效益标签。

一方面坚持产业生态化,以绿生金。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体育”,促进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赢。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全县精品民宿发展到800余家,创新“宿小二”旅游供应链,首批已吸纳40家精品民宿加盟。在“中国最美乡村”地域大品牌下,塑造了“油菜花海”“晒秋赏枫”“梦里老家”“古宅民宿”4个美丽IP。积极构建“一叶两花”主导特色产业体系。“婺源绿茶”品牌价值达29.13亿元,茶产业年综合产值45亿元,带动近22万涉茶人员脱贫致富,获评全国茶叶全产业链典型县。



创新机制 激活内生动力

新华网:婺源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请问周县长,婺源是如何创新机制方法,应势而为,不断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的?

周华兵:婺源为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两山”转化新路径,专门成立“两山”转化中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古建筑全球认购、森林赎买和茶叶价格指数保险等特色做法,实施“整体性转让、整村式搬迁、市场化开发等举措,采取“公司+景区+农户”形式,加快催动古村古建“价值实现”、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一是生态入股的“篁岭古村”。在保护古村古建古文化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本和本土人才,盘活闲置田地,激活生态资源,以古村产权收购、搬迁安置、古民居异地搬迁保护的模式进行村落保护与开发,以“篁岭晒秋”为核心意象,让文化与旅游在古村深度融合,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

二是乡村振兴的“望山生活”。“严田·望山生活”以最自然的方式展示古朴村落魅力,生态设施得以完善,传统耕作方式得以重现,乡土遗产得以保留,促进了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这里成为生态产品的优选基地和乡村振兴传播媒介聚集地,通过传播和销售让生活更加美好。

三是文旅融合的“旅游升级”。植入文化创意、借力旅游招商、整合各方优势,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生态产品“美丽有新内涵”。如今,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天佑火车风情小镇、篁岭古村夜游等文旅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江湾梨子巷、江岭水墨梯田、云上江岭等文旅业态焕发生机活力。



项目为王 发展乡村大旅游

新华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请周县长谈一谈婺源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将如何谋求新发展、展现新作为?

周华兵:婺源立足以项目为王发展大旅游,打造国际乡村度假旅居目的地,主要从“大旅游有大支撑、大旅游有大卖点、大旅游有大融合”等三方面生动实践、做好文章。

一是大旅游有大支撑,“真金白银”打造重点优势龙头景区“三叉戟”。继续支持壮大精品景区——篁岭景区;在城区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强大辐射力、带动力的婺源古城、婺女洲等功能性大景区;综合卧龙谷、灵岩洞和石城景区,合力打造成集溶洞奇观、高山峡谷、冬赏枫叶的大鄣山避暑度假小镇。

二是大旅游有大卖点,“真心实意”打造与未来市场有效对接的“四重奏”。做大“夜游”,通过修“百堂”、复“百坊”、兴“百店”、旺“百业”,重塑婺源明清老街风情;打造婺源的“桃花岛”“梅花岭”“杏花村”“紫薇园”“樱花巷”,真正实现“花海婺源”奇观,实现婺源“四季花景梦”;做靓“田园”,变田园为公园、变农区为景区、变农房为客房,打造“乐活乡村”品牌;做足“乡愁”,从挖掘“乡愁元素”到发展“乡愁经济”。从“乡村旅游”到“乡村度假”,再到“乡村生活”,还城里游客“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人生的情怀、一段不愿醒来的幽梦”。

三是大旅游有大融合,“真抓实干”打造旅游业全产业链业态“五朵金花”。打造“文旅产业之花”,创建影视文化产业园,发挥篁岭“北影驿站”、思溪延村、沱川等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影视文化拍摄基地。打造“工旅产业之花”,加强旅游和工业的融合,加强“婺源好礼”系列原创原汁原味旅游商品的创作、生产和营销。打造“茶旅产业之花”,在旅游景观、城乡建设中有机植入茶文化,进一步向外推广婺源茶道。打造“农旅产业之花”,发展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打造“学旅产业之花”,将婺源甲路伞、徽州三雕、绿茶、砚台、酿酒等融为一体,打造一批研学示范基地。

“最美乡村、美丽老家”,婺源的美景诚邀您来共赏,婺源的美味期待您来品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