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2年婺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经济工作思路,有效应对县内疫情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保供稳价情况较好,经济发展韧性增强,回升态势继续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综合

  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5.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59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58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0%、8.4%和84.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23.9:68.5,第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102元,增长7.6%。 

年末全常住人口31.1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7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63%,比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124人,出生率6.81‰;死亡人口2261人,死亡率7.24‰;自然增长率-0.44‰。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50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6人。其中,省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381人。

二、农业

全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0.15亿元,同比增长3.79%。粮食总产量11.01万吨,下降2.57%;粮食种植面积19395.6公顷,增长0.05%。全年油料种植面积7702公顷,增长0.4%。其中,油菜籽7665.4公顷,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3951公顷,增长4.8%。

全年全县油料产量11178.8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油菜籽11142.5吨,增长4.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7594.7吨,增长3.1%。甘蔗产量13.5万吨,增长2.4%。茶叶产量24200吨,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1400.9吨,下降11.8%。

全年全猪牛羊禽肉产量11401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猪肉产量10307吨,增长7.9%;牛肉产量95吨,增长13.1%;羊肉产量115吨,增长29.2%;禽肉产量883.8吨,增长25%。禽蛋产量2226.3吨,下降13.9%。牛奶产量110吨,下降21.3%。年末生猪存栏8.8万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13.5万头,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8.0%;重工业增加值下降1.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7.8%;私营企业增长14.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4.2%。分行业看,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5个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5.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63.6%。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精制茶3.57万吨,比上年下降3.9%;服装229.2万件,比上年下降9.7%。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亿元,比上年下降20.8%实现利润总额2.9亿元,下降46.6%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1户。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91.62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74元。

  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5.72平方公里,园内投产企业104家,比上年新增13家,从业人员平均人数7118人,增长1.1%,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6.35亿元,增长18.2%。出口交货值8.56亿元,下降8.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46亿元,增长27.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9.5亿元,增长27.1%。

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8家,比上年新增28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企业3家,二级资质建筑企业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85亿元,同比增长0.5%;建筑业增加值13.41亿元,增长1.8%。全年完成竣工产值14.17亿元,增长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13万平方米,下降14.9%;竣工面积93.21万平方米,下降16.9%。

四、服务业

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3.5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2亿元,增长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2.1%;金融业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9.3%;房地产业增加值12.08亿元,增长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26.1%。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4.39亿元,同比增长10.1%。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3.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68.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19.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0.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16.3%;教育业增长12.1%;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4.1%。

全年全县公路货物运输量1033万吨,旅客运输量422万人。全年全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39378万吨公里,增长5.7%;旅客运输周转量16165万人公里,下降2.0%。

  年末全县普通国省道公路通车里程272.89公里,高速公路96.5公里,铁路营运里程123公里。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6.55万辆,同比下降0.5%。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3.37万辆,下降14.6%,其中非运营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3.36万辆,下降14.5%。

  全年全邮电业务总量2.6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2亿元。固定电话用户6.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3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43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2.3%,城建投资增长39.5%,民间投资下降5.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9%。全年投资施工项目16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5个。

从投资类型看,政府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14.6%,同比增长27.7%;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85.4%,同比下降5.3%。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1%。三次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为1.2:33.9:64.9

商品房销售面积2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5.85万平方米,增长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43万平方米,增长3.9%。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08亿元,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87亿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61亿元,增长22.4%;零售业零售额75.42亿元,增长4.7%;住宿业零售额1.67亿元,增长6.6%;餐饮业零售额4.25亿元,增长4.8%。

全年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67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4957.4万元,下降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401.2万元,增长1.1%;汽车类零售额18564.3万元,增长1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5874.9万元,增长17.3%;通讯器材类1910.3万元,增长88.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20604.9万元,增长59.6%;日用品类3469.9万元,增长35.3%。

全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16.73亿元,增长27.3%;实际利用现汇外资120万美元,下降40.0%;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实际进资68.2亿元,增长9.3%。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0.6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3亿元,增长4.7%,税收收入16.81亿元,增长10.3%,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4%。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1.75亿元,增长6.9%,企业所得税完成2.19亿元,增长76.1%;个人所得税完成0.55亿元,增长14.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8亿元,增长6.4%。在重点支出中,教育支出完成6.98亿元,增长8.5%;卫生健康支出完成2.83亿元,增长56.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6.27亿元,增长14.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8.73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7.5亿元,增长18.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2.38亿元,下降1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6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09亿元,增长6.4%;中长期贷款余额47.39亿元,增长9.7%。

全年全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19.4%;人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74亿元,下降10.0%。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1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2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8元,增长6.2%。城乡居民收入比1.88:1,比上年缩小0.07。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73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555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09元,增长7.9%。

年全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3.73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4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3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4亿元,扶持自主创业837人。

全年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666.8万元,月人均补差530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3821.57万元,月人均补差400元。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0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24人,农村分散特困供养人数1329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1088人、8744人、15163人和2667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4人。幼儿园122所,在园幼儿1010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累计拥有级众创空间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2022年有效发明专利39件,专利授权量174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共有徽剧传习所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8002户,同比增长4.9%。

全年接待游客1467.7万人次,综合收入143.8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40.4%、41.3%,与2021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6.7%、25.8%。

全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2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42人,注册护士73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21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435张。

年末全县共有居民休闲公园10座,公园内均配备多功能健身场所。持续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力构建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全民健身圈”。全县现有各类体育运动健身场所200余处,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5平方米,标准比赛场地20多处。全年先后承办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赛、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等重大赛事44次,吸引外来参赛运动员20余万人、带动游客100余万人次

  十一、资源、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境内饶河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II类水标准,达标率10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III类水标准,达标率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水质达标率100%。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县森林覆盖率82.64%;全年完成人工造林0.33万亩、森林抚育0.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223.1万立方米。全县已建立自然保护小区19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

全年全县降水量1950.9毫米,比常年偏69.3毫米。年平均气温18.1℃,比常年偏高0.6℃。年日照时数1812.1小时,比常年偏多139.1小时。

全年全县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0.3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为0.198吨标准煤,下降0.2%。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万吨标准煤,下降3.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2.26%。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人数3人。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水产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公路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数据、科技数据来自县工信局;邮政业务量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婺源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县银保监组;教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体育数据来自县社会体育产业发展中心;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广新旅局和县广电网络分公司;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社保数据、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林业资源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婺源生态环境局;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汽车拥有量数据来自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