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婺源县2020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1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字体:   

县十六届人大次会议材料(十八

关于婺源县2020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及2021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324日在婺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王永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2020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县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开源节流挖潜力度,严格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60296万元,增长-6.1%,完成预算数的89.4%,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393万元,增长-14.8%,完成预算数的82.7%,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2600万元,增长7.6%,完成预算数的138.1%,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9%。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99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5941万元,教育支出6172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44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38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46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196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97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75724万元,农林水支出4715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044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622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98万元,金融支出105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09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97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93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329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563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7万元,其他支出401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5961万元,增长-3.7%,完成预算数的113.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8.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0550万元,增长61.3%,完成预算数的392.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9.1%。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4,完成预算数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7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2591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财政补贴收入未列县级收入),完成预算数的89.6%其中保险费收入5880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34848万元,其他社保基金收入894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1567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13.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当年结余-2897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7131万元。

(二)县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既是全县预算执行情况,也是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在此不重复报告,仅就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68660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35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税收收入15223万元,非税收入32128万元。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7939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00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5941万元,教育支出6172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44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83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98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104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17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71728万元,农林水支出3111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0439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622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98万元,金融支出105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09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96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93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59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563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7万元其他支出252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末,我县政府债务余额366460万元,包括一般债务余额19755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68910万元,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我县债务限额383914万元以内,政府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等级。

(四)全县预算执行特点

一是税收收入稳中向好。2020年全县税收收入完成12.82亿元,增长0.7%,同比增收0.09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灾及减税政策等减收因素叠加影响下实现正增长来之不易,其中: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4%,实体经济向好态势增强;建筑房地产业税收同比增长30.5%,社会资本投资信心增强;交通运输业税收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向好趋势明显。总体上看,自2020年6月起,全县经济稳步复苏,税收收入运行态势企稳向好。

二是收入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6%,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财政总收入下降6.1%,其中非税收入下降26.2%,体现我县收入结构趋向合理,为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三是支出结构持续优化。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连续六年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7.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二;教育、科技、文旅、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农林水、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重点支出持续保障有力,各项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8%,科技支出增长97.3%,文旅支出增长19.2%,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5.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4.4%,农林水支出增长1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100.5%;在有效保障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和非重点支出,全年该类支出只减不增或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

2020年,财政部门积极应对疫情汛情的叠加冲击,认真落实县十六届人大次会议的相关决议要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更加积极有为,为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是积极应对疫情汛情冲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财政保障作用。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第一时间启动财政应急响应机制,开辟预算安排、资金拨付、政府采购等绿色通道;筹集3760万元,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42亿元,统筹用于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及抗疫相关支出;出台惠企稳岗、税费减免、房租减免、财政贴息、财政奖补等财税支持政策,出台“抗疫担保贷”“财源信贷通--复工复产贷”等财政金融产品,全力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坚决打好抗洪救灾攻坚战。积极争取并及时下拨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抢险救援,妥善安抚受灾群众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安排救灾及恢复重建资金2.3亿元(含灾后恢复重建财力补助中央资金0.92亿元),加快恢复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加强我县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二是全力支持稳定经济发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对冲疫情影响,有效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0.1亿元,较上年增加6.6亿元,增长185%,快速投向教育、市政、水利、交通、乡村振兴等领域13个重点项目,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支付重点项目工程款近14亿元。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聚焦创新驱动,大幅增加县级科技支出,全年科技支出增幅排其他重点支出前列。全力保市场主体。积极落实我县《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6条政策措施》《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十项政策措施》《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财政资金保障政策,设立企业复工复产扶持专项资金3000万元和稳定文旅市场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年兑现企业奖励政策达5亿元,为企业减税和降低减免社保缴费达4.7亿元,为企业提供“财园信贷通”“旅游信贷通”贷款支持4.3亿元,助力企业发展和市场稳定

三是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5699万元,增长44.9%,其中县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25万元,增长10%,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率97.65%,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央和省考核要求,按时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销号,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全力支持污染防治攻坚。统筹天然林保护、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林业生态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及流域生态补偿等资金同时加大县本级投入,我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支出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2020年县财政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4.8亿元,较上年增加1.8亿元,增长57.9%,资金拨付使用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和省财政厅现场考核。切实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监测与预警,隐性债务增量有效遏制,存量十年化解计划连续三年顺利完成,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转型实现我县融资平台公司不超过2家目标。

四是有效增进民生福祉。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兜牢“三保”底线。争取中央直达和参照直达管理资金4.2亿元,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其中争取到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1.2亿元和特殊转移支付1.2亿元,确保了“三保”平稳运行。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统筹3150万元就业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支持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力度,全年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补助95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亿元;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阶段性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收统支,县级基金运行风险进一步降低;连续十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优待、城乡孤儿、残疾人两项补、居民养老、居民医保等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开展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大力支持发展均衡优质教育。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20年在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基础上,财政拨付571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用支出,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50元;拨付1590万元用于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拨付2300万元用于特岗教师、一师一校教学点聘用教师、高考奖励、支持民办教育等经费;拨付1924万用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支出;拨付9175万元用于校舍安全维修改造和教学设备采购;安排一般债券资金11500万元用于县文公中学新建项目;安排6819万元用于兑现教职工工资待遇政策(包括退休一次性补贴、2015-2016年乡镇工作补贴、义务教育工资性补助等),全年教育支出占全县GDP比重达到4.6%。补齐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短板。拨付472万元用于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统筹4043万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

五是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做好省与市县收入划分改革准备,努力降低改革不利影响;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做到应退尽退,企业退税时效进一步提高;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绩效指标体系趋于规范,绩效评价提质扩围,民生领域资金重点评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出风险防控体系,大力推动廉洁财政建设;依法接受人大预算监督,积极配合推进预算联网监控,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并专项报告环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电子一体化改革,并与“赣服通”成功对接,在全市率先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信息化管理,财政服务方式不断优化;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全年政府采购节约率为15.35%,政府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全年政府投资项目审减率为11.9%,项目支出绩效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报请县委、县政府出台过紧日子二十条贯彻措施,按规定实现一般性支出科目压减目标,全县“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连续八年实现压缩;建立健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全年盘活存量资金2.2亿元,统筹用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急需领域;扎实推进勤俭婺源建设,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同心协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县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政策性减税降费和中央超常规举措逐步退出退坡等多种因素影响,县级力增收十分有限民生保障和重点支出刚性不断增强政府法定债务逐渐进入偿还高峰期,存量隐性债务化解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较长时期存在;部分支出进度缓慢,支出不够精准高效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强化举措,努力解决

二、2021年全县和县级预算草案

    2021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 周年。

2021年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一是坚持科学稳妥;二是坚持有据可依;三是坚持过紧日子;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全县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171000万元,比2020年执行数增长6%以上,其中:税收收入140900万元,非税收入30100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90132万元,比2020年执行数下降4.5,剔除省与市县收入划分改革因素,同口径比2020年执行数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13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44254万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1837万元调入资金58849万元,减上解支出12946万元政府债券还本16337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预计295789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95789万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3300万元,2020年执行数下降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6050万元,2020年执行数下降2%,基金预算收入93300万元加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125万元,减上解支出1720万元、调出资金46908万元专项债务还本554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财力预计4325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3252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2935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5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9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安排61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七项基金。按省、市有关规定,2021年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由省级统一编制并批准,工伤保险预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预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预算市级统一编制并批准,县级社保基金预算仅编制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三项基金预算,县级自求平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1065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7456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2374万元,其他社保基金收入1235万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635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当年结余470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9034万元。

(二)县级预算草案

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即为县级预算草案,在此仅就2021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草案说明如下。

县级财政总收入安排722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44662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预计278491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8491万元,收支平衡。

2021年县级部门预算请一并予以审议。

    三、扎实做好2021年各项财政工作

    (一)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政策精准有效。一是着力挖掘消费潜力。创新完善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新消费模式,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多渠道支持市场供给,扩大消费,支持现代流通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畅通商贸循环。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大、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的理念,积极争取预算内基建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优化债券投向,强化项目实施,加快资金使用。三是着力促进招商引资。全力支持做强全域旅游、做大生态工业和做优现代农业,支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优势产业做优做强,支持生态园区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夯实财源基础。四是着力增加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坚决防止搞集中清欠税收、乱收费现象,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用足用好“财园信贷通”、“旅游信贷通”、融资担保、产业发展引导扶持等政策,加快优质企业梯次培育。

    (二)大力支持重大战略实施。统筹强化重大战略保障支撑,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支持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大力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推进外环线三期、城区雨污分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扩大保障性租赁性住房供给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精品示范村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三是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生态补偿综合试点县为契机,着力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筹集渠道,支持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工作。

    (三)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把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作为长期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集中财力保障改善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二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推进城区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支持加快县文公中学新建项目建设,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实施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收统支,增强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和医保正常结算。四是继续提高社保、医保保障水平。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等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五是加强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资金保障。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支持新冠疫苗全民接种。六是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文化站所建设,支持文物保护修复和非遗保护传承。七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和装备配置。八是推进平安婺源建设。支持推进扫黑除恶长效长治,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农产品等质量安全监管

(四)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落实省与县市收入划分改革政策,稳定发展预期。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促进乡镇经济加快发展。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加快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提高预算资金配置效率。落实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部门和单位预算。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同一领域不同渠道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不同财政年度财政资金的统筹机制。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如期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加快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信息化管理。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基本实现中央和省级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优化资金分配流程,加大系统监控和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增强直达资金政策效果。

    二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紧扣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积极开展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提高支出效率。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开展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切实做好专债项目储备申报工作,加快地方政府债券拨付使用,加大对重大战略、重要领域、重点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日常管理,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常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大力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透明,以公开促规范、防风险。

    四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综合治税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切实压减一般性支出,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库款调度,确保“三保”不出风险。坚持财政支出严控、严审、严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完善财政和会计监督体制机制,加大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规范预算暂付款项管理。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做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活动,落实好支持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落实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制度。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勠力同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21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确保“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 周年献礼!

                                    

 婺源县十六届人大次会议秘书处                           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